在山东, 我的家乡鼎鼎大名孔府内宅门的内壁上, 绘有一幅壁画, 画的是传说想吞下一切金银财宝甚至日月星辰的貔貅。孔府将其绘于内壁, 以此告诫家人: “戒贪” 。古代先贤对 “贪” 字便如此警觉, 共产党员们也传承了这一重要品格, 将清廉二字烙刻在了生命之中。
周总理, 为了一顿饭, 三付饭费,不占公家丝毫便宜, 用实际行动照见了共产党人严以律己、 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
在三航局, 我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个人: 他, 事事为公, 坚持争取项目盈利最大化; 他, 被大伙儿称为 “点金胜手” , 对项目成本管控, 信手拈来; 他,锱铢必较, 只要事关企业合理利益,分厘必争; 他, 严格自律, 坚持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 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秉公用权; 他就是二公司副总经理王伟。
在工作中, 王伟有着善于创利的名气。自从2004年底担任项目经理以来, 他负责参与大大小小十多个项目的施工, 无论最初中标情形多差,他都可以逆风翻盘有些利润率甚至可以达到30%。上海外高桥粮食储备库码头工程, 当时投标价比正常市场价低了26%, 比竞争对手低1700万中标。最后该工程结算不但没有亏损还创造了300万的利润。
在王伟担任项目经理的十多个年头里, 他一直坚持争取项目盈利最大化。从中标的那天起, 王伟便总想着, 盈利的部分怎么能利润最大化,遇到先天条件并不理想的项目, 他又会考虑潜亏的如何扭亏为盈。这位总是把项目效益放在第一位考虑问题的经理, 不爱指点江山、 挥斥方遒却爱较真。
曾经作为王伟项目部的一员, 我们所有人永远只有一支笔, 用完了,只能拿着空笔芯去兑换新的笔芯, 想要拿一支新笔, 比施工高峰期申请休假还要难。
对此, 王伟吐露心声: “成本管控是大事, 往重了说它是一个建设团队的品格问题。举措不分大小, 必须严格控制。只要出于公心, 别人或许对我的管理做法有不适应, 对我的管理理念不理解, 最终, 效果自会说服他们。 ” 这个永远只有一支笔的做法, 让项目所有员工绷紧了成本意识这根弦, 形成了持久的、 自觉的创效行动。
“凡事不能看到希望才付出努力, 只有努力付出才有希望。 ” 这是王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20年疫情突袭全球, 给全国人民都放了个长假。但王伟的第一反应是疫情对项目工期带来的巨大压力, 除夕便开始带头筹备防疫物资,为了不影响工程建设, 他开着依维柯驱车十几小时挨个接工人返岗隔离,一连就是数日, 他的努力让上海外高桥造船厂2号船坞, 这个亚洲第一船坞如期竣工。
作为老牌项目经理, 王伟自然也会成为各路围猎者眼中的 “香饽饽” 。多年与分包商打交道, 王伟时刻自省、 自警、 自励、 自勉, 炼就了一身浩然正气。 “要知道, 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一个污点; 搞一次特殊, 就会减一分威信; 谋一次私利, 就会失一片人心。 ” 王伟面对 “微腐败” 绝不掉以轻心, 遇到 “潜规则” 绝不随波逐流, 碰上 “人情礼” 绝不欣然笑纳。
有一次, 协作队伍的老板以沟通工程进度为由拜访了王伟, 进门时还细心关上了门: “王总啊, 工程进度一切顺利, 你制定的计划保证完成任务, 只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 这个机械和材料啊用的多一点” 说着便递上了几张签认单和一个信封。王伟抬手一挡, 说: “你的事情我早就知道了, 说白了在我的团队这条路他就行不通, 共产党员也不绝吃这一套! ”
“不贪为宝” 子罕的故事告诉我们, 洁身自好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一钱太守” 刘宠的故事告诉我们, 只有不受 “一钱” , 才能拒 “千钱” “万钱。王伟的故事则告诉我们, “无欲则刚,刚则能强, 强则能直, 直则能勇, 刚烈直勇, 你就会一身正气; 勤政则忠, 忠则能诚, 诚则能正, 正则能明, 忠诚为民, 你就会顶天立地!
正是有着众多像王伟一样秉持勤政之心奋战在岗位, 笃行廉政思想坚守的住底线的中交人, 我们才有了建成三型世界一流企业的磅礴力量。作为一名党风廉政监督员, “心至廉, 路致远” 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我想所有共产党员的初心一定会有这样一句话: 只要一心为公, 我愿两袖清风。
(范宜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