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莘莘学子中的一员,和我们一样拥有鲜活的青春。用坚定的信念决定努力的方向,用点滴的努力垒砌理想的长城。在简单的三点一线中,将优秀做成了一种习惯。让我们一起走近“烟台大学十大优秀学生”,共同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
单纯(法学院)
专精博通 做“十”字型人才
从演讲台上的慷慨陈词到辩论赛场的机智应答;从书画室里的挥毫泼墨到运动场英姿飒爽;从娱乐主播到舞台精灵……这个来自江苏水乡的姑娘,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她说,我愿意用对学业和生活的这股子倔强和热情,争取专精博通,成为“十”字型人才。
中国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全国选拔赛被誉为“国际法学界的奥林匹克竞赛”,连续两年代表烟台大学参赛的单纯,凭借扎实的法学理论和熟练的英语口语,两次夺得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2009年,单纯作为法学院首批交流生,去英国Lincoln University参加“冬令营”。结课的presentation中,她通过一个月的调研,以英国的交通制度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国和英国城市行政规划的异同,给英国校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学习优秀一等奖”、“优秀学生会干部”、辩论赛山东赛区总决赛前三名……目光坚定、笑容自信的单纯,已经“让优秀成为了一种习惯”。
司晓菲(药学院)
励志成才意志坚
“苦难与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这话用在司晓菲身上再合适不过。意外让她过早失去双亲,也让这个文静美丽的女孩锤炼出自立倔强的个性。“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迎奥运英语演讲比赛”优秀奖……她是一只勇敢搏击风雨的海燕,矫健的身姿彰显生命的活力。
晓菲说,当今社会更需要复合型的人才。所以,在加强专业学习同时,她还注重英语、计算机等大量课外知识的汲取。2008年暑假她主动请求奔赴青岛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走访各大制药公司,深入校园,与企业、大学生双向探讨就业问题,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册等。总体策划、知识宣传、论文撰写,包括随后而来的实验设计、经费预算,繁重琐碎的工作,她一丝不苟,处理得井井有条。付出就有收获,“大学生实践工作优秀服务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等荣誉纷至沓来。
生活艰辛当自强,励志成才意志坚。奋发图强让她成就了自己的梦想,破茧成蝶舞出最美的坚强。
李夏菲(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在平凡的路上走出精彩
连续两年以专业成绩超过90的高分名列年级第一,多门课程如高数、政治经济学等取得满分,两次荣获“国家奖学金”; 605分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并考取了全国英语口语四级证书,同年,578分顺利通过大学生英语六级等级考试。这就是李夏菲。
她坚持把学业放在第一位,她更坚信大学是个崇尚知识的殿堂,学习不仅是一种拓展知识层面、转变思维方式的途径,更是一种与人交流提升自我的好方法。“只有走完平凡的路程,才能达到伟大的目标。”即使是平凡的路,李夏菲也走出了自己的精彩。辩论场上,她多次获得“最佳辩手”称号,2007年与队友一起为经管学院捧回了“金立杯”烟台大学大学生辩论赛的冠军奖杯;社会实践中,她理论结合实际,走出学校跳出书本。作为一名社区志愿者,她义务教授电脑基础知识,尽心尽力,得到了居民的好评,并被评为烟台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李夏菲一步步带着微笑,一点点满载星辉。
王昊华(建筑学院)
在年轻的韶华里升华自我
他是表现突出的“军训优秀个人”,他是尽心负责的学生干部,他是笔走龙蛇的记者团副团长,他是建筑学院第一个全票当选的学生会主席,他是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的代表……这一长串的光环是王昊华成功的标签,但在光芒的掩映下是他那颗永不言弃的心。
他用心思考,响应学校“美育”工作号召,结合建筑学院的特点策划了学院首届“审美文化艺术节”,受到广泛好评,并形成每年举办一届的惯例;“5.12”地震期间他策划组织了“建筑学院‘不抛弃、不放弃’大型绿丝带烛光祈福活动”,在全校以及全市引起关注;他爱好广泛,如写作、书法、相声等,文章曾多次发表在各类报纸刊物上。2008年6月他和同学创作的相声《我是建筑师》代表烟台大学参加山东省“我与祖国”大学生文艺汇演比赛并荣获二等奖……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昊华一直以这句诗激励自己,不断完善、超越自我,在成长的道路上留下踏踏实实的脚印。
李志丹(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喜欢大脑高速运转的感觉
忘不了她凌晨一点半睡觉只为赶出第二天要发表的稿子,忘不了她匆匆去餐厅买几个包子就赶去开会的场景,忘不了她给同学们分享学习经验时讲到沙哑的嗓子……在学习上她是大家的领头羊,自习室里总有她求知若渴的身影;工作中她是认真积极的负责人,打破了学院学生会自建会以来没有女主席的纪录;在生活中她是乐观开朗的邻家女孩儿,用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怀,获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支持……
从踏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她就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各项实验与实习,实验课的成绩总是遥遥领先。2009年她以639的高分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同时取得专业排名第一的骄人成绩。此后的日子里,她连续接到各班级邀请作“高分英语”、“高分学习”的讲座,她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经常讲到嗓子又干又涩,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知识,铸就舞台辉煌。志丹常说,她喜欢学习时大脑高速运转的感觉。风雨兼程,李志丹用汗水与执着换来了她今天的成长与收获。
曲芳蕾(外国语学院)
成功是持续累积而成的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的。”当曲芳蕾把这句话当成座右铭并且坚定地践行的时候,成功已然对她露出微笑。
2007年她注册成为义工,每逢周末,总要去位于市区的聋儿康复中心去看望那里的孩子。“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那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们拥有五彩斑斓的人生。”她积极到工厂进行社会实践,还参加了外研社组织的翻译实践项目,为今后进入社会、融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两年多来,她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并荣获国家奖学金。2007年,她还带领所在班级同学注册成为义工班,多次深入聋儿康复中心和SOS儿童村进行义工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班内同学也在她的感召下昂扬奋发,连续多次摘得“优良学风班”和“红旗团支部”的桂冠。
泰戈尔说过,只管一路走过去,一路上的鲜花自会开放。芳蕾自信自强地沿着这条满载梦想和荣耀的路走着,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最娇艳的蓓蕾。
刘庆伟(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用拼搏和热情感染每个人
“90后”的刘庆伟在07级的同学中也许是年纪最小的,但身为院学生会主席的他却显得比别人成熟稳重。谈起刘庆伟,周围的同学总是说:“他的学习和工作都很优秀,真正做到了全面发展。”学习与工作统筹兼顾,是庆伟对自己的一贯要求。
“学习从来都是学生的天职”,刘庆伟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按时完成作业。他的勤奋也带动着整个宿舍,年底大家全部获得奖学金。在学习中他不断思考探究,他自拟的课题《废弃建筑材料的再利用》参加科技创新的答辩并获得立项受到学校资助,《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荣获院“挑战杯”大赛三等奖。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他总是强调责任心。在一次招聘会筹备工作中,刘庆伟在会场上忙前跑后,唯恐有所疏漏,晚上回到宿舍才发现,他每只脚上都有三四个血泡。第二天一早,他又准时出现在了招聘会秩序维持的岗位上。
汗水浇灌梦想,激情照亮青春。学习、工作都努力做到尽善尽美的刘庆伟,用执着拼搏和热情付出感染了身边每一个人。
马金潇(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一点一滴垒砌出理想人生
作为国交学院07级第一个学生党员,“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是马金潇的人生准则。“这是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所以特别注重锻炼自己的能力。”从普通的体育部干事到学生会主席,她一路走来,用一点一滴的努力,垒砌出有高度的理想人生。
小到同学们餐饮住宿等生活问题,大到校级各项竞技活动,她都努力做到真正地服务同学,使同学从中受益。作为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日常的繁琐工作挤占了她大多的时间,但她并没有懈怠自己的学习。高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多次荣获 “三好学生奖学金”和“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积极参加校、院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校羽毛球比赛并挺进女子组前八,担任09级新生英语口语课的学生助教……
每一次欢笑的背后都是默默付出,每一次领奖台上的荣耀都用孜孜不倦铺就。这位志向高远的女孩,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不断超越。
周萍(体育学院)
不做封闭的“塔中人”
国家二级运动员、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优秀志愿者、长岛旅游杯韵律操大赛冠军……年纪轻轻的周萍身上,承载着诸多荣誉。她说,“新时代的大学生,不能把自己完全封闭在象牙塔里,适当融入社会这个大熔炉非常必要。”
身为院学生会主席,周萍积极实践,尽职尽责,成功组织了“毕业生歌会”、“院系足球赛”、“考研经验交流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带领本届学生会获得了“烟台大学优秀学生会”。2009年5月,周萍被分配到烟台市卧龙经济园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挂职锻炼,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6月,入选第十一届全运会志愿者,并作为骨干被派往济南参加培训。10月,参加全运会现代五项志愿服务工作,因表现突出,被组委会评为“优秀志愿者”。而荣获“通用汽车奖学金”和“三好学生标兵奖学金”,则是对她努力学习的肯定。
“勤奋务实,积极上进,无言奉献,无悔追求”,简单而有力的座右铭,伴随她在充满活力的青春中如鱼得水。
郭岱洁(光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做一个直面生活挑战的勇士
勤奋好学,时刻要求思想进步,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这就是郭岱洁给大家留下的印象。这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河北小伙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弟弟妹妹的支柱,是老师的好帮手,是同学们的榜样。
生活的历练教会他坚韧不拔,也让他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汶川地震发生后,郭岱洁在第一时间与班级其他班委成员开展主题班会,组织班级学生捐款;暑期中,他积极申请担任道路义务交警协助员,帮助交警维持秩序;作为院学习部的副部长,他参与策划主办了光电学院首份报纸《光电学习园地》,并带领学院辩论队取得校辩论赛优秀成绩;作为班级的学习委员,他以学院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在省物理协会举办的 “拓普杯” 山东省第一届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漫漫求索,他在实践与创新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因为善良,所以活跃在爱心活动第一线;因为坚韧,所以有了对知识和未来的孜孜追求。一路走来,岱洁为“真正的勇士”做了完美的注脚。
组稿/徐升升 潘书 董文婷
制图/董超 邵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