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可为”与“有为”的初步印象,即“可为”是可以作为,是当下所处的时代、环境能够提供机会给你去行动,去创造,去有所成就,是一种可以做某件事的条件;而“有为”即是有所作为,是每个个体给自己定下目标或者方向,并朝着目标、为了想法与追求不断努力下去并能取得成就,有所作为,是一种在个体范围内的行为结果。
将“可为”当作方向、环境来理解的话,“有为”也可以理解成在“可为”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努力。100年前,中国处于水深火热当中,急需一股可以从思想上带领中国人民解放的新生力量,这即是“可为”。有了方向,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进步青年仿佛看到日出的曙光,于是力排万难,于嘉兴南湖的小船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这便是“有为”。
“可为”与“有为”当然也渗透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但是两者的实现程度有所区别,“可为”可以有很多,生活中可以为了自己的生活质量更优质,制定每日自律计划,为使自身更自信、更优秀而努力。工作中为了在岗位上有所建树,积极进行总结和自评,保持优点和完善不足。但是,“有为”却不多,每个人“可为”的方向不尽相同,每个人付出的努力也有高有低,能达到自己“可为”的目标也不是一样,那些在“可为”的环境下大放异彩的便是“有为”。
我去年毕业,来到柳钢工作已经有一年时间了,这一年从学生到职场新人的身份转变,在能力和心态上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和进步。自身专业能力随着岗位需求的提高、在工作中与同事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就是目前我所经历的“可为”,最终想要达到“有为”,需要的是目标和信念。我正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学习党的思想,以其作为信念引领我前行。这阶段需要的是知识和技能,工作中我体会到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浅显,只有进入工作中,全身心投入项目里,才能切切实实地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对自己的技能查缺补漏。
当今社会,涌现了无数有为之人,那些为中华民族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那些在疫情一线为冒着巨大风险为人民挡住新冠病毒的医护人员们,那些抗洪救灾行动中向着灾害现场方向逆行的救援战士们,他们有为,他们的目标和信念、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无一不体现出有为风范。
谁不想成为有为之人,但拥有怎样的理想、抱负,是与国家有关还是只在自己的人生中活得精彩?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之下,历练自己,把握成长脉搏,让内心变得强大起来,才是最重要的。要做一个有为之人,在这个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