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满洲里、天津、青岛、成都、黑龙江等多地出现散发疫情,多家医疗机构因院感防控存在漏洞被停业整顿。为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各项措施,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各科室必须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摒弃厌战情绪,杜绝幸心理和松劲心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零感染的目标要求,把各项院感防控措施落实落地、落细强化医院职工都是院感监督员意识,发现不正确佩戴口罩行为及时纠正。
二、重新梳理院感防控各项重点工作。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关于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69号)等文件精神查缺补漏,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普通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和普通病区管理,确保四早工作落实。
三、进一步组织管理体系。严格落实《转发自治区卫健委关于启动派驻监督工作持续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的通知》(赤防指医控发(2020326号),各医疗机构法人要加大院感防控一线督导力度,切实担负起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同时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进一步建立完善的院感管理体系,配备足量感控管理人员,梳理完善本单位统一规范、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感染防控制度和流程,并根据防控要求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每天要开展内部感控专项监督检查特别是加大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日常督查力度。
四、严格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根据不同工作岗位按照防护需求,科学合理配备防护用品,既要保障为医务人员提供足够合格的防护用品,防止由于防护用品问题带来伤害,又要杜绝不合理地过度使用防护用品,造成资源浪费。严格规范穿戴和摘脱防护用品,强化手卫生等标准预防措施,确保医务人员安全。特别是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工作人员保安及保洁人员,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配备防护用品院内工作人员使用口罩的最低标准为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用品的储备量不少于1个月。
五、规范环境消毒。依据国家有关文件和规范要求,选择合理的消毒剂进行必要的消毒工作,做到不过度、不遗漏,重点要做好患者及医务人员高频接触部位和密闭空间的消毒。及时按有关文件和规范要求,对重点部门环节开展规范合格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效果监测根据诊疗环境目标病原微生物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消毒剂,并兼顾对新冠病毒的消毒效果。
六、严格落实隔离措施。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病房的布局流程要符合三区两通道的要求,做到洁、污分开,人流、物流、空气流的绝对分开。院内转运发热病人及疑似传染病患者有固定的路径流程。医疗废物定时、定点、定路径转运和存放,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七、施行封闭式管理。各出入口要配备充足工作人员,严格病区二次预检分诊,在病区、诊区醒目位置张贴封闭式管理要求,进出病区应查看陪护证或其它证明,确保人证一致,无关人员不得随意出入。规范设置过渡病房或过渡病区,确保已做核酸检测和未做核酸检测人员分开诊疗。落实必要的急诊抢救缓冲区、急诊手术缓冲区和病房缓冲区,对急诊急救患者要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给予及时治疗,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停诊拒诊或延误治疗。对于高度怀疑且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患者要在救治同时进行核酸检测,对救治后需留院治疗的,应先在缓冲区进行单人单间隔离治疗,排除新冠肺炎后再转入普通病房。
八、严格核酸检测与实验室生物安全。严格落实应检尽检愿检尽检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出具核酸检测报告落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梳理制定工作制度,做到工作流程、人员防护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九、兼顾其他传染病防控工作。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规范处置鼠疫、诺如病毒感染、流感等其他传染病。
十、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根据防控和诊疗实际综合考虑工作强度、个人生理需求以及防护用品使用要求等,科学安排诊疗班次,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减轻工作压力、动强度和心理负担,同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十一、加强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鉴于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各科室要严格落实工作人员闭环管理要求,原则上不得聚会外出赤峰,尽可能减少与外界人员接触,确需外出人员要严格履行报备等手续。元旦、春节临近,禁止举办大型聚餐、联欢活动,最大限度降低感染机率。
院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