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取决于“最后1%的努力”,我从年轻时开始就把贯彻“完美主义”作为人生信条。
一方面,这是我与生俱来的、先天的性格。另一方面,这也是从我从事产品制造的经验中学来的,是后天形成的观念。
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哪怕99%都很顺利,但只要最后的1%因疏忽而出了问题,前面所有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材料费、加工费、电费不说,前面各道工序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智慧……也都全部泡汤。同时,还会让等候产品的客户蒙受巨大的损失。
京瓷生产的电子工业用各类陶瓷零件,几乎全都是按客户订单生产的。客户都是电器厂家,客户机器装配的日程安排,与京瓷提供的配件交货期紧密相连,京瓷必须严格遵守预定的交货期。在生产过程中只要发生一点点差错,承诺的交货期无法兑现,就是违约,那将损害公司的信誉。
例如,临近交货期了,因工作不到位而产生了不良品;如果该产品的制造周期是两个星期,而问题又发生在最终出货阶段时,就意味着要再花两个星期去重新制造产品。
如果真是这样,销售员就得立刻向客户解释,并且一个劲儿地低头道歉。这时往往会遭到客户的严厉训斥:“产品委托给了你们这样的公司,就要连累我们整个生产线停产吗?”“再也不会和你们做第二次生意了!”
我们的销售员,一个大男人遭到如此责骂,哭着鼻子狼狈而归。这些痛苦的经验使得“工作一定要追求完美主义”的理念渗入我的骨髓。
为了防患于未然,自始至终,我要求每个人的神经都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到事情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这种将意识高度集中的做法叫作“有意注意”。与之相对地,听到声响,突然回头,予以注意,这就叫“无意注意”。
工作中要做到“有意注意”相当困难。需要靠平时不断训练、养成习惯才行。
如果不论做什么事都能贯彻“有意注意”,不仅能大大减少失误,还能在问题出现时立即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予以解决。
不管多么细小的工作都要用心去做,投入100%的力量。正是因为贯彻了这样的“完美主义”,才使京瓷在不断创造新产品的同时,获得了持续的成长和发展。
02 橡皮绝对擦不掉的错误
能做成事业的人,都是掌握了“完美主义”,并将它贯彻始终的人。所有的行业、所有的职位都适用这一条规则。
京瓷还是小企业时,我在会计方面有不理解的地方,就一一向财务部长提出疑问。这让他大伤脑筋,我提的都是“财务报表怎么读”“复式簿记的处理方式”等问题。一个连会计的“会”字都不认识的人却提出了这么多形形色色的问题,那位年长的财务部长每次都露出不悦的神情。
不过我虽然年轻,却是他的上司,他也不好太敷衍了事。“常识都不懂,尽提些幼稚的问题,”他内心一边这么想,一边勉强应答。
有一次,这位部长说明的数字我无法接受,连连追问下,他非常窘迫,无言以对。最初他看我是外行,不把我放在眼里,但在我再三追问之下,证明他的数字有误。
他大概也感到不对头,连声说了几句“对不起”,赶紧拿来橡皮将错误的数字擦去。对他的这种做法,我实在难以容忍。
只要一个文字、一个数字错了,就有可能造成工作上的致命后果。这一点他毫无意识。我大发雷霆,狠狠地批评了他。
当会计的人,为了便于擦改数字,先用铅笔写,发觉错了就用橡皮擦掉再重写,他们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正因为以这种心态做事,所以非常简单的错误却总是改不过来。
工作中有很多用橡皮绝对擦不掉的事情,而且,抱着“错了改改就行”这种想法做事,小的失误就会频繁发生,其中就隐藏了导致无法挽救的重大错误的危险性。
无论何时何事,“错了改改就行”的想法绝对不能允许。平时就要用心做到“有意注意”,不允许发生任何差错。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