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青岛农业大学 - 《青岛农业大学报》

汲取党史精神力量 践行强农兴农使命

2021-07-19     浏览(175)     (0)

本文阐述了涉农高校在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推动乡村振兴、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使命,强调了学史力行、贡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上接一版)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我们要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彰显了人民领袖源自内心深处的深厚“三农”情怀。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强调“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涉农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涉农高校,我们应牢记总书记嘱托,厚植“三农”情怀,全力为“三农”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我们要勇于担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今年1月,中央发布的1号文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吹响了号角。我们要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勇于担负新时代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在推进农业学科和农业科学发展上走在前,在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上尽职责,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中强担当。

矢志强农兴农,展现农大作为

学史力行,使命在肩。新时代赋予了涉农高校新的重要使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责无旁贷;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肩负重任;打造美丽幸福中国,我们大有可为。作为主要培养涉农人才的高校,我们必须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新农业、面向新乡村、面向新农民、面向新生态,全面深化专业建设,加快构建新农科建设体系,培养农业现代化的领跑者和乡村振兴的引领者。

——要在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上展现农大作为。积极构建“知农爱农”的人才培养体系,将“知农爱农”教育全面融入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格局中。广泛开展农史、农耕史等知农爱农教育,将其融入各学院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在涉农课程中融入三农要素和案例,增设三农类通识课、选修课,在学生中厚植“强农兴农、知农爱农”的赤子情怀。鼓励毕业生扎根农村、返乡创业,根据乡村基层治理需要,培养立志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农村基层一线的优秀学生,使其成为乡村基层后备干部和党建、技术带头人。

——要在本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改革上加大调整力度。针对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新要求,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建立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运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改造一批传统农科和涉农专业,创造条件开设新农科急需专业;围绕“农”字特色,建设一批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涉农特色专业。借鉴工程认证建设要求,全面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建成优势特色鲜明、教育观念先进、培养成效显著、人才竞争力强的专业体系。

大力实施课程体系改革,着力培养多学科背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高素质的复合型农科和涉农人才。重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增设学科前沿与交叉融合类课程、智慧农业、农业与大数据等新农科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农业经济管理等选修或通识课程;制订实施一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精心打造一批一流课程、优质网络在线课程;适应专业核心课程需要,打造一批新农科课改教材,组织实施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加快推进双语教学力度,进一步拓展提升学术能力和素质。

——要在校地、校所、校企深度合作上探索协同育人新路径。探索互融互通机制,促进校地融合、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增强人才培养支撑乡村振兴的适应度。提高公费农科生教育质量;推进创新实验班建设。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实现科研训练全覆盖,培养一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突出的髙素质复合型人才,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共建产业学院,鼓励企业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融合共建,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合一。

——要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上展现农 大作为。聚力提升科技研发攻关能力,产出一批有较大科技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涉农科技成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科技力量。积极投入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养更多深入乡村一线的科技特派员,全力解决技术瓶颈问题,力促地方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学校在培育优良品种、动植物疫病防治、智能农机装备自主研发、农村绿色生态发展、智慧农业建设、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水平,在补齐“三农”科技创新短板,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中展现农业大学担当作为。

——要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践中展现农大作为。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积极投入到国家、山东省、青岛市的乡村振兴大局中。在“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转移的契机中,总结凝练学校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全面提升服 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活力和潜力,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赢得主动和先机。要以平度校区建成使用为契机,进一步改善办学、科研条件,深入推动青岛农业现代化建设,助力青岛北部崛起,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农大力量。

峥嵘百年党史,点燃历史荣光;辉煌百年党史,照亮前行之路。让我们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汲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指引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