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四川农业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报》

文化浸润心田

2021-06-04     浏览(164)     (0)




  在川农大,有这样一群文化少年,他们挥毫泼墨,慷慨朗诵,讴歌山河,激扬青春!
  杨林舒,出生于中国书法之乡秀山,汉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学生,中国书法家协会最年轻会员。
  十二岁,她信心满满地参加某全国性比赛,却意外地被淘汰了。当她和老师一起去评委处询问,得到的答案却是因为作品太过优秀,评委怀疑是有人代笔。
  十三岁,杨林舒的作品第一次入选国家级书法展———第三届全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奖后年少的她并没有骄傲,而是继续兢兢业业在这条路上前行。
  十四岁,杨林舒便已具备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成员的资格:入选过两次国家级书法展览。但由于当时尚未成年而无法入会。
  十八岁,刚入大学的杨林舒便获得了全国第四届“魏碑圣地·全国魏碑隶书书法大赛”二等奖。也正是这一年,杨林舒正式成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证便是她的成人礼,。这一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在杨林舒心里,书法是一种很美妙的东西,因此,在被问及多年学习书法是否会觉得辛苦枯燥时,杨林舒毫不犹豫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怎么会呢?学习书法很有趣,身体上虽然有些累,精神上却是喜悦的。因为,我是打心底里喜欢它。”
  赵李,文化产业管理201702班,曾任人文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校大学生艺术团播音主持中心副团长、学生模拟联合国协会英文学术部部长。
  在校期间,赵李连续4年5次担任学校迎新晚会主持人,主持校院级各类活动超过100场;荣获全国微电影大赛最佳导演奖、中南地区模拟联合国大会H奖、全国英语口语大赛三等奖等40余项荣誉,现已保研至电子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赵李总是在舞台上闪闪发光。从大一刚进入学校作为新生代表发言,又幸运地作为台上唯一一名新生主持了当年的新生晚会,到后来基本包揽了学校所有的大型演出。
  但没有什么成就是一天就达到的,背稿速度慢的他也曾在主持中忘词。虽然最后临场发挥顺利主持完,但是为了再次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他只有勤学苦练:“每天很早起来背稿子,在寝室背稿子太吵了就在厕所背,想尽一切办法来背词。”
  杜江涛,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地名文化类节目《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参赛选手,人文学院人力资源管理2017级本科生。现已保研至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大三时坚持在《学习强国》APP上进行每日答题的杜江涛被其中妙趣横生的地名题深深吸引,在了解到这些地名题皆出自《中国地名大会》后,他对这个文化底蕴丰富的节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备战《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初试是在2020年的夏天,期末考试、保研和《中国地名大会》都是杜江涛的“熊掌和鱼”,他主次分明地进行时间分配,力求兼得三者。杜江涛在瓜果飘香的金秋十月接连收到了第二季《中国地名大会》的录制邀请和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
  在外人眼里索然无味、不过是给自己徒增压力的地名知识,在杜江涛这里,不是什么“炫耀的资本”抑或“去央视的途径”,而是他的兴趣爱好甚至是一种娱乐方式。
  谈到参加《中国地名大会》最大的收获,杜江涛的回答笃定万分:“一定是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喜爱地名地理知识的老师朋友,收获了一大群同道中人。”梦会醒,人会散。而杜江涛与每一位《中国地名大会》参赛者相同,怀揣着对祖国大好河山发自肺腑的热爱。何愁前路无知己,自当顶峰再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