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莆田学院 - 《莆田学院报》

加大特色运动投入和宣传

让体育比赛“热”起来

2021-05-25    


眼下,莆田学院第五届大学生男子硬排比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比赛旨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各学院之间的交流。然而,此前却曝出不少学院因男生人数偏少或报名积极性不高,凑不成参赛队伍,最终要么弃赛,要么采取了抽签或强制拉人等方式参赛,导致部分队员的参赛情绪受到影响,比赛的激烈程度也在下降。

我校一位被迫参与硬排比赛的男生表示,不愿意参加硬排比赛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排球,同时,因为中国女排的出色表现,导致在他的印象里排球是一项更加适合女性的运动,不像篮球运动那样充满荷尔蒙。其实不了解排球比赛归根结底也是体育锻炼主动性差的原因之一,不去主动参与一项运动,谁又能真正了解这项运动的真谛呢?

莆田学院排球协会会长许勋阳表示,跟这位男生持同样偏见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他说:“其实排球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体育运动。它不像篮球那样普及得比较广,也不像羽毛球那样没有场地限制,人们比较少接触它,所以导致大部分人对排球比较陌生,不感兴趣。”

细查排球运动的起源可以知道,从1895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诞生起,排球运动的发展就跟男性的大力推广分不开。直到1964年,女子排球才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采取强制参赛等方式无法从根本上促进男生对排球偏见观念的改变。”许勋阳认为,加大高校对排球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也相当重要,缺乏设备和场地,是排球运动在高校难以普及的原因之一。“另外,还应举办更多针对排球的宣传活动来改变人们对它的刻板印象。”

高校硬排比赛没人报名,跟这项运动的推广不力有一定关系,但也恰恰从侧面反映出了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

近日,教育部一份针对115余万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抽测复核数据出炉。截至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小学生情况最好;初中生、高中生次之;而大学生的不及格率最高,达到30.0%。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接近三分之一不合格,同样跟不爱运动脱不开关系。北京市六所高校805名在校大学生接受调查时认为,“没有时间”“学习任务重”是影响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但也有近一半人因为“懒惰”和“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所以不锻炼。此外才是锻炼设施不足、没有合适的锻炼团体或同伴等因素。

大学生的生活作息和方式与过去的高中生活不尽相同,没有了过多规矩的约束和学校、家长的监管,除了上课外,大学生活得可谓自由自在。他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也可以不做不喜欢的事,就比如体育运动。因为懒惰、熬夜、频繁使用电脑手机、摄入高热量食品和其他原因,参与体育运动的大学生越来越少,导致肥胖率也在上升。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认为,很多人没有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所以在课业负担加重以及升学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能就会出现明显的下滑。

高校要想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赛事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树立起运动、健康的生活理念,首先要用科学理论改善大学生对体育比赛的态度和认知;其次要大力开展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加大开发特色体育课程的力度,诸如各种时尚运动、新兴休闲娱乐项目、民间传统体育、国外武技课程或文化益智游戏等,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选择性,从而在潜移默化下,推进大学生自主自愿地“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身心快乐地运动起来。

文化与传播学院 林紫珍 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