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莆田学院 - 《莆田学院报》

中国美术学院博导毛建波到莆田学院发表学术讲演

讲述仙游画家黄羲在艺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

2021-05-25    


本报讯 5月12日晚,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毛建波受邀,在莆田学院以“黄羲在艺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为题发表学术讲演。

此次讲座由中国美术学院、莆田学院、莆田市委宣传部主办。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林元英,莆田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志源,科研处处长陈智雄,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剑聪,莆田市文联副主席张煌,莆田市文旅局四级调研员蔡明贤,莆田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方金河,福建省博物院研究员、黄羲博物馆馆长黄国培,仙游县文旅局局长胡建新,莆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林劲松、黄玉坤、邓伯元、郑展山等与莆田学院百名师生一同到场。

往事越百年。毛建波以时间为轴,重点梳理了仙游籍画家黄羲生活、创作的背景,结合具体画作剖析了黄羲传统技法的精能与绘画理念。

“我希望在座师生,能通过此次讲座生起一种自豪:莆田曾经出过这样一位优秀的画家,莆田学院曾经出过这样一个优秀的校友。”毛建波说。

上个世纪,时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的潘天寿从莆田礼聘黄羲担任人物画教学工作。彼时,黄羲深受闽中文化浸染,绍续李在、吴彬、上官周、黄慎画风,又师法李耕、李霞。他有着扎实的中国传统人物画基础,加上受过西方造型体系的训练,通过人物十八描等传统技法教学对学院人物画创作起到了匡扶作用。同期,黄羲的人物画创作也得到提升,不仅以《麻姑献寿》《渔樵耕读》等古典风格作品雄踞画坛,也留下了《采茶》《教爷爷识字》等现代人物画名作。

毛建波强调,黄羲作为人物画画家,其价值有三:他是中国古典人物画的重要传承者、中国人物画高等教育的主要奠基者、潘天寿中国画教学体系的核心践行者。但眼下,这颗“世纪遗珠”仍值得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研究。

现场,毛建波还就有关问题答学生问。

(福建日报记者 俞靓 本报记者 王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