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报》

晚 霞 之 歌

作者:文海志    
2021-06-20     浏览(147)     (0)

辽宁工大离退处老年艺术团通过表演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用歌声、舞蹈、葫芦丝演奏和交谊舞等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热爱深情,展现出辽宁工大人的骄傲与自豪,激发观众对中国共产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根据我们党关于 “老有所养, 老有所依, 老有所安, 老有所乐” 的健康养老工作方针,辽宁工大离退处于 2011 年初, 组建了老年艺术团。 这支队伍, 本着把红色传统发扬好, 把红色基因继承好的精神, 努力用有思想、 有筋骨、 有情怀、 高质量的文化精品, 宣传思想, 鼓舞群众。处长潘继军同志兼任艺术团团长, 活动中心主任马鸿雁同志兼任常务副团长, 组织带领团员们排练, 演出形式多样, 丰富多彩的各类文艺节目。

艺术团员们虽然都已经是花甲之年, 但在这里, 人人容光焕发, 精神矍铄, 个个神清气爽, 朝气蓬勃。 在他们身上, 根本看不到一丝老年人的木讷和笨拙。

艺术团无论演出大合唱、 小合唱或者独唱,大家都像春风激活的一池春水, 激情澎湃, 雄浑豪迈, 如演唱 “四渡赤水出奇兵” 、 “不忘初心” 、 “唱支山歌给党听” 、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 “把一切献给党” 等歌曲, 每个人都凝神聚气,感情真挚。把对党, 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把辽宁工大人那雄伟的气魄, 豪放的胸襟, 融入到歌声里, 汇成了热, 聚成了光。

合唱指挥马鸿雁老师, 善于把自已对歌曲内涵的理解, 通过面部表情和指挥动作, 来和队员们沟通, 也总是得到队员们的会意与默契的配合。因此, 这歌声, 特别富含有催人奋进的感染力和对祖国美好前途的想象力, 唤起听众情不自禁的,产生一种和歌唱者心手相连, 共同呼吸的强烈共鸣。

艺术团的舞蹈队,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 演出了几十场, 而且每年都有两个舞蹈项目参加比赛。 “竹楼情歌” 、 “共圆中国梦” 、 “祝福祖国” 等舞蹈, 在市, 区的比赛中, 都获得了奖项。 舞蹈队员们在队长郭淑琴老师的带领下, 诗情舞演, 用优美的肢体语言,饱含深情地抒发了我们对党, 对伟大祖国无限热爱的情怀。

“演员不动情, 观众不共鸣” , 队员们深深懂得这一艺术哲理, 大家在排练和表演过程中, 对每一个舞蹈都反复地进行分析、 体验, 努力做到肢体语言和思想感情的表达形式完美统一。 队员们不仅用肢体动作和微笑的表情来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热爱深情, 同时, 也把手中的道具、 身上的服饰都和表演的主题紧密结合, 使这些物件, 已不再是单纯的物件本身, 而是舞姿的凭借、 心灵的象征、 感情的标志。在 “祝福祖国” 、 “共圆中国梦” 、 “我爱你, 中国” 等舞蹈中,那飘曳的舞裙, 飞扬的彩带, 俊美飘逸,带有满满的画面感, 有时表达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 有时演绎出祖国山河的壮丽图景, 有时又表现了百灵鸟在蓝天下翱翔的自由和洒脱, 美轮美奂, 绚丽多姿, 给观众以美好的视觉享受和精神启迪。

葫芦丝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它发出来的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 轻柔, 所以, 称之为葫芦丝。演奏葫芦丝的团员们, 绝大多数人过去从未接触过这种乐器。 姚信文老师吹奏葫芦丝多年,有较深造诣, 他耐心地教大家学习, 从演奏姿势开始学起,循序渐进的将气息运用, 手指按孔、 单吐、 双吐等技巧, 认真进行教练, 使大家逐步掌握要领。他们演奏的“映山红” 、 “月光下的凤尾竹” 、 “唱支山歌给党听” 等乐曲, 音色纯美, 悦耳动听。把对党的热爱, 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融入到葫芦丝的演奏之中, 把这种民族乐器声音优美, 清新纯净又有亲和力的特点,表现得越来越娴熟自然,使听众感到像是一股清泉流淌到心里,把人带到一种悠远的意境之中, 让人沉醉, 听来感动。

交谊舞是在音乐中散步, 是培养文明礼貌、 陶冶情操, 进行审美修养的一种独特运动方式。舞蹈韵律优美协调,舞姿高雅而潇洒, 袁清波老师带领队员们表演的慢华尔兹国际标准舞, 圆滑的舞步, 行进中如波涛一样, 此起彼伏, 连绵不断, 令人有飘飘欲仙之感。因为表演交谊舞的人员,多数都是大合唱, 小合唱的队员, 所以, 大家也比较善于进入到音乐所表达的境界中去。 交谊舞充分体现了表演者对美的表现和追求。 观众也通过对舞者的气质风度,仪表举止, 舞技等方面的欣赏, 得到一种美好的享受。

由董淑媛老师领衔的模特表演, 是艺术团新排练的节目。大家刻苦学习,反复矫正姿态动作, 在短时间内, 就掌握了台步的要领, 演出那天, 队员们身着长裙, 带着沉稳的气质, 优雅登台, 惊艳亮相。 无论是内在的性格气质还是外在的形体动作,都显得高雅而不媚俗,靓丽而不张扬。既如闲庭信步, 又释放了浪漫的情调,一颦一笑流畅自然, 阳光灿烂, 散发出典雅的东方风情, 充分体现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现实生活美的赞颂。

艺术团表演的坐唱、 三句半、 配乐诗朗诵等节目,都是李士杰老师创作的, 可谓是心里豪情笔底波, 对党、 对祖国、对辽宁工大的热爱之情跃然纸上,演的是辽宁工大的人, 讲的是辽宁工大的事, 有的作品描绘了离退处艺术团员们的精神风貌和丰沛感情, 有的作品表现了作为一个辽宁工大人对党的眷眷之情和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字里行间充溢着做为辽宁工大人的骄傲与自豪。如诗朗诵 “我是党的女儿” , “辽宁工大, 我们有话对您说” 等作品, 那种按捺不住的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的炽热情怀,喷薄欲出,流淌着执着的梦想与热望,演员们也都是把心放进去, 浸润在作品中, 浸透了之后, 再呈现给观众。就这样用激情宣传中国梦,宣传教书育人梦,让观众在欣赏文艺节目的同时, 得到启发和鼓舞。

在学校举行“纪念建党一百周年”的文艺汇演中, 艺术团和学生联袂演出的大合唱, “唱支山歌给党听” 中间加进了全体合唱队员共同咏诵入党誓词, 并请两位共和国功臣,抗美援朝老战士,退休教职工, 青年学生, 分别向党表决心, 诉衷肠。韩凤芝老师设计的这种别具一格的合唱形式, 很有新意, 演出效果极具气势, 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成为这次文艺汇演中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亮点的节目, 现场观众纷纷起立喝彩、 鼓掌。这种气势磅礴、 境界扩大的合唱, 词语铿锵, 气魄雄伟, 胸襟豪放, 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意境, 充分展现了辽宁工大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爱党、 爱祖国的浓厚感情, 激发和唤起观众, 倾注激情, 驰骋想象, 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