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瓶内,几朵牵牛花低垂着,那是老先生早起去后山为妻子采来的,希望妻子早上看见花,能拥有好心情。阳光透过缝隙洒进了病房内,时间已经不早了。照以前,老夫妻两人应该围坐在桌子旁边,准备吃早饭了。可现在,老太太还没醒,自打生病住院以来,老太太日益疲惫,常常没有精神,睡的时间总比醒的时间多。
趁着老太太还睡着,老先生匆匆下楼,买了一份早饭,是给小儿子准备的。小儿子等会儿就要来了,老先生止不住地往门口看。从前小儿子性格沉闷,不善言辞,说话呛人,平日里与二老都不亲昵,是老两口最放心不下的孩子。但出人意料的是,在老太太生病后,推掉所有工作,陪在老人身边的,竟然是小儿子,也只有小儿子。这个让人记挂的孩子,仿佛一夜间成长了,练达了,有了四十岁顶梁柱的模样。他不再与老先生相顾无言,学会了劝父亲保重身体;也不再让老太太操心,明白了如何劝慰母亲。除了接送孩子和回家睡觉,其余时间他都在医院待着,每天医院、学校、家三点一线,带老人拿药挂号,陪老人聊天解闷。
七点半,小儿子踏着阳光,拎着早餐走进了病房,瘦肉粥黏稠软糯,入口即化,二老一人一份。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吃早餐,久而久之,小儿子养成了不吃早餐的习惯。老太太觉得这样对身体不好,于是每天都让老先生给小儿子买一份早餐,看着他吃下去,如同儿时一般。三人坐在一起吃着早餐,老太太时不时教育小儿子两句,小儿子则满脸乖顺。他越来越珍惜老母亲的关心,那些年少时觉得絮烦的话语,现在听来都充满温情。
老先生电话突然响了,是大儿子打来的,他继承了老先生的衣钵,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他能言善道,十分会讨老人欢心,比起经商且令人头疼的小儿子,他是有些古板的老先生的骄傲。电话那头不知说了些什么,老先生连连称好。但老太太却有些不大高兴。老人生病时,总希望子女能陪在身旁,老太太也是如此。可是除了小儿子,其他儿女都只有电话打来,透过冷冷的电流,老太太心中涌起一丝苍凉。
老太太日夜等待,想在生命的尽头再感受一次家的热闹,可其他儿女始终没有回来。在生命的最后一个小时,她得偿夙愿,却没有想象中的圆满。子女们纷纷从各路赶来,哭天喊地往床边挤。沉寂已久的病房如沸水滚开般咕噜咕噜冒泡,震得老太太喘不上气,看着被逼进角落里强忍哽咽地小儿子,喜欢热闹的老太太第一次认同,也是最后一次认同,那句“有些爱是静默无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