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波澜壮阔,历久弥坚,是用信仰、初心、奋斗、智慧、格局的力量书写的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党员干部一身的必修课。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自己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认识,自己认为要从党的伟大成就、光荣传统、宝贵经验、优良作风中汲取力量,涵养四种情怀。
1、在党史学习中涵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思想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党的百年记忆,构建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精神谱系”,翻开党史,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红色基因”,无不体现了胸怀家国的“无我”精神。我们应时时沉淀“无我”之境,用心体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家国情怀,把个人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炙热相融。
2、在党史学习中涵养人民情怀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百年历史的深刻启示,最重要的一条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百年党史,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的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是人民的力量。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其法宝就是始终把“人民”二字放在最高位置。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从思想观念上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生活。
3、在党史学习中涵养教育情怀
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党和国家事业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历史的接力棒在我们手上。能否完成艰巨繁重的深化改革任务、破解前进路上的难题瓶颈、继续保持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交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优异答卷,这些问题检验着我们的信心、决心、恒心,考验着我们的魄力、定力、毅力。要通过学习党史特别是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发展史和中飞院校史,从中探索规律、寻求答案,让历史使命感振奋精神,让历史紧迫感消除懈怠,为教育强国、民航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作出中飞院应有的贡献!
4、在党史学习中涵养奋进情怀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从来就不缺少奋斗的底色。战争年代,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创造出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奇迹;面对核垄断,“两弹一星”科学家数十年如一日以帐篷为家、与戈壁黄沙为伴,用生命守护科研成果的故事数不胜数。今天,我们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了奋斗的力量,从“杀出一条血路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凭着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奋斗,我们一路走到了今天。因为奋斗有传承,奋斗有力量,中国正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学习党史,就是要深刻总结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运用在实际工作之中,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推进工作落实的根本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坚持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习、结合工作学,提升育先机、开新局的水平,把党史学习教育中激发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学院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总之,我们要在学史用史中解读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基因密码”,做努力奔跑的“追梦人”、攻坚克难的“拓荒者”,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为民航人才培养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