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报》

赵晓强:足履实地,高歌猛进

作者:本报学生记者 于佳楠 程淑杰 詹卫诺    
2021-06-18     浏览(44)     (0)


扫码观看更多精彩


初次见到赵晓强,他一边打招呼,一边将书包轻轻地放到桌上。桌上角落放着一个巨大的文件夹,里面塞满各种资料,最外层的简历上贴着他的证件照片:略显稚嫩的少年身着格纹西服,正襟危坐,笑意顺着咧开的嘴角蔓延。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十佳班集体、十佳大学生表彰座谈会上,赵晓强身着一身笔挺的西装站上领奖台,接过校党委书记吕传毅颁发的证书,他的双唇微微颤抖。

2020年11月,赵晓强凭借自己丰富的履历在学院答辩中取得优异成绩,成功入围第十七届十佳大学生候选人。面对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学校答辩日期将近,硬盘丢失的突发意外加重了他的焦虑。论文、学习资料、组织文件、答辩PPT……所有资料全部存放在硬盘之中,许多资料没有备份,赵晓强重新制作PPT的难度加大。没有现成的文件可以参考,他便重新整理归纳;有些信息不够详细,他便推翻重来。两天一夜,赵晓强始终紧绷神经。

“不敢放松一秒钟。”那几日,争分夺秒地修改材料几乎占据他全部的时间。从餐厅到教学楼的那段路上,时常能看到赵晓强,他一边赶路,一边思索新的答辩切入点,偶尔的灵光一现在他看来如获至宝,赶忙小心翼翼地记下来与指导老师探讨研究。打开微信,前辈们发来的建议占满整个手机屏幕。不停歇地修改方案长达十几个小时,凌晨3点钟合上电脑,他揉揉有些晕涨的脑袋,重新在脑海中回忆起最新版的演示文稿。

最终,赵晓强凭借优异成绩成为学校十佳大学生,26页演示文稿,700个日夜辛勤付出,他在两年前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

潜心耕耘,静待花开

学习、调研、参加各大高校举办的夏令营活动……赵晓强不允许自己闲下来。“努力越多,收获也越多。”大学4年,他共计获得国家奖学金等7项奖学金,学习成绩排行始终保持在前3名。专业书被他来回翻阅过无数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他都了然于心;预习时看不懂的知识点提前标注,老师讲课时便着重做笔记。一学期过后,除了被翻阅得有些卷边的专业课本,精心完成的笔记成为他取得优异成绩的另一“法宝”。

每一项令人惊羡的成就,在赵晓强看来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2019年暑假,赵晓强带领团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开始选题到实践结束,耗时长达6个月。前往甘肃定西渭源县的火车长达33个小时,他们全程硬座,下火车时,赵晓强手脚发麻,疲惫不堪,即便如此,他从未想过中止实践活动。在走访十几个村子后,团队逐渐总结出当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发展电商平台成为他在实践活动中新的思路。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带领团队到3个省份8个地市进行调研,制定实践计划、与当地机构取得联系、总结调研情况……那段时间,赵晓强“连轴转”,他总能事无巨细地安排好实践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犹如摸黑洗衣服。”没有经验,他便独自摸索,用加倍的努力补足经验的缺乏。

十年磨剑,一朝出鞘

2019年,赵晓强参加“淄博市大学生实习计划”,进入淄博市委宣传部实习。单位召开学习强国会议,他承担起报名工作,每日接听电话,登记报名信息。“您好,这里是市委宣传部理论科。”他手执黑色签字笔,不时在身前的登记簿上做着标记。“接电话接到口干舌燥。”不会写的汉字、听不懂的方言时常让他眉头紧蹙。傍晚,赵晓强捧着第二天要用到的文件一字一字地核对,错别字、标点符号、顺序层次……墙上的钟表指针划过12时,“嘀嗒嘀嗒”声提醒他已至深夜。直至最后一个标点符号确认无误,他才安心睡去。校对文件、组织会议、沟通招待……沉浸在回忆中的赵晓强把玩着手中的纸杯,眉头舒展,露出笑容:“多做点工作总会感觉很充实!”

2020年7月20日,赵晓强作为2019年优秀实习生代表参加2020年淄博市“大学生实习计划”启动会并发言。彼时,我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座无虚席,架设在人群中的摄像机时刻提醒着他:这是一次非同小可的演讲。他轻吐出一口气,将视线定格在被手微微攥湿的发言稿上。历经4天,改稿9次,连续几天没有好好休息的赵晓强仍然进行了铿锵有力的发言,他富有磁性的声音环绕在报告厅上方,为每一位即将开始实习的学弟学妹指引方向。

仪式结束,台下掌声如雷。赵晓强望向后台直播数据:19.2万直播观看人次!他重新绽开微笑,向宣讲台外踏出半步,立正站好、整理衣角、鞠躬谢礼,他在一次次经历中飞速成长。

4年的学生会工作,使得赵晓强身上有着与他年龄本身不相符的沉稳气质。他“嘿嘿”笑着,扶正滑到鼻梁的眼镜:“为大家伙儿服务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