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报》

山高水长 后会有期

作者:本报学生记者 王春丽 陈雪华 司苏源    
2021-06-18     浏览(225)     (0)


小时候我们词不达意,长大后我们言不由衷。有时,真正的离别不是桃花潭水,也不是长亭古道,只不过是在同样洒满阳光的早上,你没能在我的身旁,但我依旧想与你分享和煦的阳光。面对离别,是成长之路上的必修课。“我要走了”

离别是在你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有人已经和你说了再见。

“开学我不回校了,我要去部队。”临近开学,两条消息出现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于晓莉的QQ消息对话框里。点开对话框,是朋友即将参军入伍与她告别的消息。大一时,于晓莉已清楚地知道朋友对参军入伍有强烈的意愿。但之前的两次报名,都因体检不合格遗憾落选。这次得知朋友成功参军入伍的喜讯,她马上发消息祝贺:“过了!恭喜恭喜!”喜悦之情溢于字间。“可是他能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承受高强度的训练……”担忧在于晓莉心中慢慢回旋,她的心情也黯淡起来。新疆到淄博,3000多公里的距离,不舍随之而来。对于现已大三的于晓莉而言,两年后,朋友退役回校,自己却已毕业就业,各奔东西的两人见面的时间少之又少。“恭喜你如愿以偿。”对话框的消息始终停留在对朋友的祝福上,离别的话语写之又删,那句“再见,记得照顾好自己”终究没能发出去。

因工作成为好友,又因工作要说再见。经济学院学生付怡旎和同事在工作中成为朋友,又因同事是大四毕业生,需要去应聘的公司实习,不得不说再见。得知同事要离开的消息后,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积压在付怡旎胸腔,那天她的情绪低落了许久。离别前日,付怡旎和他如同往常一样聊天。在工作的闲暇时间,他们聊了许多。作为学长,他以自己的经验建议付怡旎以后尽量考研,“考研或许能让你以后多一些选择的机会。”最后一次下班时,同事依旧在前台工作。付怡旎一如既往地与他挥手告别,只是这次的挥手多了份离别的仪式感,它不再意味着再次见面,而是告别。

离别的前奏短暂急促,令人匆匆忙忙、猝不及防,又深远悠长,让人久久难以脱离其中。“送给你”

挥手告别,扬帆远航,别不了的,是你离别时送的礼物,它替我们记住那段曾经美好的时光。

外国语学院大二学生祝新龙静静翻阅照片,回忆那段年少无知且疯狂的高中岁月。夹在相册中的一张贴满条形码的纸瞬间将他拉回高中离别的时刻。高三备考期间,每天都有做不完的试题,写不完的答题卡。那时,祝新龙发现班长每次都把试卷上的条形码撕下收集起来,这一“奇怪”的做法令他不解。直到毕业班长给每位同学都发了一张贴满班内同学条形码的纸时,他才意识到班长的良苦用心。班里的喇叭恰好传来级部主任夹杂着方言的声音,“请同学们有序离校,祝大家高考顺利,金榜题名,不负十年寒窗!”离别终究还是来临,看到班长精心准备的毕业礼物,听到级部主任诚挚的祝福,祝新龙鼻头一酸,红了眼眶。62个条形码记录着他那段弥足珍贵的奋斗时光,承载着他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是一年离别期。“我们都是要毕业的人,彼此间没有刻意送礼物,但那半截直尺我会一直珍藏。”它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四毕业生张克庆来说是永远的回忆。当时正在上大二的张克庆与舍友文学凯因宿舍琐事产生分歧,互相“冷战”数日,谁也不搭理谁。高数期末考试时,张克庆由于疏忽忘记带直尺,考试画图又急需用,他心里咯噔一下,密密麻麻的汗珠在额头冒出。这一幕恰巧被与他相隔一个座位的文学凯看到,当“啪”的一声传来时,张克庆直接愣住了,原来文学凯把自己的尺子掰成两半,一半给了张克庆。两人相视一笑,“我当时真的特别感动。”张克庆说。“以后每当我看到那半截直尺时,一定会给他打个视频电话,看看这个‘昔日宿敌’怎么样。”

62个条形码、半截直尺,礼轻情意重。我们总会匆匆地告别,走向各自的远方,但这些礼物会带给你信念与力量,鼓舞你去战胜狂风恶浪。“下次见”

离别时百般不舍,离别后期待重逢。总以为最美好的是相遇,其实最难得的是重逢。

见或不见,依旧想念。舍友因转专业需搬去新宿舍,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学生李琳钰帮着舍友一起收拾行李,当一切安排就绪,将舍友送到新宿舍后,一股莫名的失落感袭来。昔日热闹的5号床,现在只剩床板,空荡荡的。但各自努力高处见何尝不是朋友间最好的状态。“清明节见了一次,还是和往常一样,我们打打闹闹互开玩笑。”好友讲述了新专业与认识的新朋友,她分享日常小事,询问是否能适应新的环境。因为一些无法避免的因素,我们总会与朝夕相处的朋友分开,但彼此牵挂是对这份关系恰到好处的回应。

“和几个交心的朋友仍经常联系,她们会耐心听我的碎碎念,听我分享近日发生的事情。”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陈伟晴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即使高中毕业后去了不同的大学,到了不同的城市,她们还是经常在聊天中规划下次见面的行程:去吃哪家的火锅、喝哪家新出的奶茶、看哪场新上的电影。“上次见面是五一小长假,我们一起去电玩城,去彩虹湾开卡丁车。射击时她还是脱靶,我还是抓不到娃娃。”说到这,她不禁笑出声。朋友的“王牌”火锅蘸料,自己的五秒钟涮毛肚,久别重逢的欣喜莫过于一切都未曾改变。外国语学院学生蔺艳伟与朋友相识于2013年,长达8年的友谊随着时间的流逝日益坚固。虽不在同一座城市上学,她们仍会彼此分享生活。在没能见面的日子里,她们互相领略对方城市的风景。通过好友的镜头,久违的大海在蔺艳伟眼前呈现,温柔的海风将海水捧起,粉色的夕阳慢慢消失于地平线;蔺艳伟也让好友感受齐文化的发源地,领略来自千年文化的震撼。

久违亦初见,亲切又新鲜。对于见面,我们总有无限期待:一家奶茶店,一本书,一待便是一整天;一起去各个城市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我们一同奔赴的雀跃。

故事的结尾是以离别落幕,心有百感,肠有百结。抵达离别的终点,是为下一段故事的开始做准备。或喜或悲,曾经拥有便是满足。我们总会离别,也总会相约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