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西大学 - 《山西大学报》

我校举办“党史教育课程思政公开课”示讲活动

2021-06-15     (0)

本报讯  6 月 4 日,在我校会议中心博雅报告厅,三百余名师生跟随音乐学院逯璐老师对《游击队歌》的讲解,重温抗日游击队的战斗生活。“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从一句句歌词的演唱中、从一个个音符的解释中,师生了解老一代音乐家贺绿汀创作的背景与创作的过程,体悟游击队员在敌后艰苦环境中蔑视敌人、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歌声中的党史课,以抗战歌曲《游击队歌》为案例,带领师生向历史深处回望初心使命,在专业前线感悟责任担当。这一特殊的“党史课”是我校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专业实践全过程、推进思政课程入脑入心的缩影,也是我校“党史教育课程思政公开课”的其中一讲。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思政引领、立足专业实际、创新人才培养,我校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一线,加强党史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让同学们在专业学习中感悟百年党史的思想伟力,赓续百年红色血脉,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坚定理想信念,学校相关部门共同组织了此次“党史教育课程思政公开课”示讲活动,共有 6 位老师参与示讲。环境科学研究所董川教授以“牛顿定律的启示”为主题,讲述了抗日战争的精兵简政政策、 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 “三大法宝”、改革开放伟大战略中牛顿定律的“影子。文学院郝静静副教授围绕“电视艺术的时代立场”主题,阐释了《觉醒年代》等建党百年电视作品的艺术内涵。外国语学院乔洁老师依托翻译专业必修课程《中国文化概要》 , 展示了以流畅规范英语对外译介、弘扬中国革命文化的特色范式。经济与管理学院石涛教授以“农村革命根据地时期的财政”为知识背景,回顾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壮大的艰难历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王毅教授立足于“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民间外交与国际传播实践”,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国际关系理论的关键路径。

校党委副书记李富明在讲话中指出,课程思政的目标在于通过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让所有课程都发挥育人功能,让所有教师都落实育人职责。党史是最好的育人资源,广大教师在学习百年党史的同时,要自觉把辉煌党史有机融入课程内容、融入教学过程,让广大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精神、光辉历程、历史丰碑、宝贵经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李富明对我校文史哲、经管法、理工、教育、体艺等不同类别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老师们在课程育人资源上下功夫,在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上动脑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育人元素,切实提升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水平。

(孟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