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21日深夜11点半左右,医务处王惠英处长接到复旦大学医管处通知院接国家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指派紧急任务,要求我院派出四名检验师,携带核酸检测设备,于22日进京。 通知一出,立即行动。仅仅一个小时,四人名单出炉,他们是院感染科陈嘉臻副教授、检验医学科陈宇明主管技师、吴之源助理研究员和汤伊婷技师。他们均具备PCR资质,能开展核酸检测,熟练掌握核酸提取、核酸扩增技术和基本防护技能。 检验医学科主任关明教授说,21日半夜接到通知后,他立即在我院核酸检测群里征询,陈嘉臻副教授立即回复:“我报名!马上请示张文宏主任!"很快,他得到了张文宏主任的肯定回复。可能因为已经是半夜,大家都睡了,关主任等了一会儿,没有其他回复,就开始直接打电话。 打给有20多年核酸检测经验的陈宇明主管技师,二话不说就答应;打给自己的博士生吴之源助理研究员,二话不说就答应;打给入职才两年的汤伊婷技师,二话不说就答应。“那就他们四位了,我都不用再打电话给其他人了。这四名队员的组合也挺合理院一位高级职称,两位中级职称,一位初级职称;一位70后,两位80后,一位90后;三名男生,一名女生。"关明主任还是党支部书记,他说,“吴之源和汤伊婷是入党积极分子,希望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 22日中午,院党委书记邹和建、副书记伍蓉、副院长马昕等院领导为核酸检测队的出征壮行。院领导感谢队员们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冲出来,关切地询问大家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医院是大家的坚实后盾,一定会为大家解决后顾之忧,也希望队员们保护好自己,像前几批华山医疗队一样,为战胜疫情做出华山人的贡献。被委以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核酸检测队副队长重任的陈嘉臻刚巧爱人当天上午要做个小手术,他匆忙赶去安排照料一下,立即归队。2周前左下肢骨裂的陈宇明还拄着拐杖,但坚决地说,这个不会影响正常工作的,因为现在他也是天天上班的!吴之源则代表大家表达心声院“请领导放心,华山亮剑,保证完成任务!冶出征仪式后,队员们赶去参加了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组织的集体培训。随后,赶去虹桥火车站乘坐下午5点的高铁去北京。 他们与中山医院四名队员、儿科医院、眼耳鼻喉科医院、妇产科医院和肿瘤医院各三名队员组成20人的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核酸检测队,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日以继夜开展核酸检测支援工作。他们支援工作的场地核酸检测实验室是新建的,使用的检测仪器设备是新组装的……队员们充分理解事发突然带来的各种条件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用智慧和意志力克服重重困难,一边替换已经非常疲惫的长庚医院检验人员,一边与各方有效沟通获得支持,迅速提升了检测数量。他们的专业能力、团队士气使他们漂亮地打赢了这一攻坚战。作为“复旦队冶副队长的陈嘉臻更是发挥了组织协调能力,既是指挥官又是战士。大后方的华山医院时刻关注前方战事,及时输送“武器弹药冶。在复旦清华两校的鼎力支持、京沪两地医院的通力合作下,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和复旦医疗队群策群力、通宵作战,仅用2天时间完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新冠核酸检测二期实验室筹建、设备调试等工作。随后,面对一个又一个紧急任务,医疗队员们轻伤不下火线,24小时轮番作战,使得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新增3000管/日检测通量。随着北京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医疗队员也收到了即将回沪的通知。在北京驰援的24天,复旦医疗队共完成了12928管检测量,为33968人次提供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有效缓解了北京激增的核酸检测压力,为贯彻落实“及早预防、精准防控冶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阻断了疫情的蔓延。 7月15日下午,感染科陈嘉臻副教授、检验医学科陈宇明主管技师、吴之源助理研究员和汤伊婷技师完成驰援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核酸检测任务平安抵沪,受到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黄红、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秦净、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艳萍、医管处处长王艺、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等各级领导的热情欢迎。 医务处处长王惠英、院工会常务副主席苏家春、检验医学科主任关明等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地在虹桥机场到达出口等候,见到阔别24天的我院医疗队队员,领导们与队员一一深情拥抱,其中,王惠英处长特意拥抱了陈嘉臻两次,并打趣道“代表张文宏主任拥抱你冶。随后,领导们依次送上精心准备好的鲜花和专属慰问。马昕副院长感谢队员们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克服重重困难驰援北京,并充分肯定了队员们在驰援期间的出色表现。队员们纷纷表示,回家有点激动,感谢医院领导的关心支持,所有成绩离不开大后方的强力支援。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