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地铁上线支付宝、微信、云闪付乘车码服务,乘客无需下载更多的APP,选择三款APP中的任意一款,10秒内完成注册,1秒扫码成功闸机扇门打开。
让支付更便捷,让乘坐更舒适,让出行更顺畅……武汉地铁集团响应市民乘客关注的第三方APP扫码过闸项目,围绕“精细精品年”总要求,组建“第三方APP扫码过闸红色工作队”。
“所有测试及公测结果显示,改造后扫码过闸业务技术路线可靠,性能显著提升,乘客享受到了更加方便、快捷、稳定的互联网票务服务。”这是武汉地铁打造“有温度的服务”的重要一环。
武汉市建设大道与香港路交会口的3、6、7号线三线换乘站香港路站,是中心城区唯一的三线换乘站,也是目前面积最大的换乘站,客流量排名换乘站第一。从4月份开始,香港路站突出“党史学习教育+开门纳荐”模式,征集千余名乘客意见建议,每名员工至少10次以乘客方式进行走位,最终形成一套整改方案:在客流较大的区域增设墙贴和地贴25个,乘客抬头、低头即刻准确定位方向;站台撤除吊挂标志12个,避免标志过多引起辩认混乱。
与此同时,武汉地铁突出精致化管理,以“一站一方案”方式对全线网240座站点标志进行全面摸排和优化,今年共更换或新增站内标志17000块、贴附式标志30万张,升级“便民服务卡”使用范围、
“末班车守候”服务,站内卫生间进行了“精致化”改进……听民声、解民情、办实事、促提升,武汉地铁把提升服务品质、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根本目的,用实招硬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见实见效。
目前,对于行动不便的乘客,只需一个电话,车站工作人员将在指定时间和地点等候,并多站点联动接力提供帮扶,同时还把服务向外延伸“最后100米”,根据乘客需求可专程送达到目的地;全国劳动模范、地铁汉口火车站中心站长姚婕,打破不在客流较大的站厅通道设置候车区常规,选取了一处乘客较少通行的免安检通道设置“爱心候车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硚口站区负责人李晶,结合乘客需求推出“叮铃铃”服务,在站厅专用通道等处设置服务铃,员工们能够及时发现、迅速联动。
结合“开门纳谏”中的乘客意见建议,武汉地铁陆续推出并优化“全网预约”
“末班车守候”
“梅红港湾”
“骆驼行动”等20余项服务举措,推动着党史学习教育走向深入,彰显公共交通的价值取向,传递城市服务的暖心善意,顺应民众期待增强获得感。
今年上半年,武汉地铁日均客运量稳步提升,由2020年的恢复运营初期不足20万乘次,恢复到目前日均330万乘次,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超过一半。重点线路的高峰时段满载率由疫情前的90%以上降低至80%以内,运行图兑现率、列车正点率均达到99.99%,市民乘客地铁出行舒适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方庆 袁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