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的题目就是说文学,怎么定义当下的文学与社会,对当下的文学与社会一看,就知道我这样一个写作者是离不开当下社会的,这跟我的学习经历也是完全吻合的。
所以说为什么我要把文学和社会生活一起来谈?因为一个人如果不停地写,最后肯定会厌烦。但是为什么还能一直坚持写,而且以后还会继续写?就是因为生活给了他写作的欲望,这个欲望不是来自于物质,更多来自于自己内心,就是我们内心驱动自己不停地写。如果生活又给了你新的崭新的全新的新鲜的事情,你就会把内驱力调动到最大程度,就让你不停的写下去。
那么我们就谈谈生活有什么样的作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巨大变革的时代。因为我们也知道历史的前进和发展往往是波浪式的,有时候高有时候低,有时候走得快,有时候走得慢,有时候几百上千年都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有的时候在短时间内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造成强烈的冲击。
对于我们写作者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因为这个时代的变化大。就像地震,地震来临以后,我们地壳发生变化,会产生很多的缝隙。那么当我们社 会发生变化的时候,也就是新旧交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的裂痕。我们不断地打破旧规则,建立新规则、新的东西,但是这种打破并没有完全打破,这种建立又没有完全建立,所以就形成了一个中间地带,中间地带就会有许多裂缝。文学不仅仅看社会表面,看的是社会的较深层次———社会的本质。所以我一直说我们这个时代是写作最好的时代,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处处都是裂缝,处处都是历史变化造成的差错,处处都是衔接的不对等不平衡……这些都是文学最好的土壤和种子。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受到的影响无孔不入,这些都是文学作品的种子。那么当这个社会巨大变化的时候,我们怎么看待我们人身上发生的变化,我们人类怎么样我们怎么去写这些人类的变量?
1986年的时候我写了一个短篇小说《过界》,主题是80年代中期,在市民们聚集的小巷子里发现了住房问题。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意识到住房问题,要求改善住房条件,于是老百姓就想办法,在天井、过道里搭建违章建筑,在搭建过程当中邻居之间就发生了很多矛盾,这篇小说《过界》就是86年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
由此看来,像我这样的写作者,写作素材都来源于现实,我们的作品不仅贴近现实,也和社会、历史发展同步。如果我写历史题材、远离社会的题材,我就不会这么深刻地体会到历史变化带给社会和人的影响。文学对人类变化的描述有警醒功能,即使是小众文学也肩负着警醒启示读者的责任。
那么,现在我就来说说我如何通过文学来表达社会对人的影响。
这个时代有一个特点,物质十分丰富,知 识 也多 到 让我们眼花缭乱。人们也都有求知欲,但知识信息爆炸,人是有限的,人的大脑也是有限的,很多人的大脑都被知识堵塞了,没有想象的空间,很难进行创造,取得进步。人类只有在前人的知识基础上,自己进行创新创造才能进步。所以对于知识,尤其是年轻的学生,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取舍。
我就想起古代有一个禅学的故事。有一个年轻人要学佛学,他一门心思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国学大师,学习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但是他始终觉得自己不完善,就想要向一位造诣颇深的老和尚求学。见到老和尚后,他说:我一心要学佛,我已经学了什么东西,我又学了什么,我现在了解什么,我知道了什么,我悟到了什么,我听说你的学问非常高深,所以我特意上山来向你学习。但是老和尚听了这番话后没有说话,给这个年轻人倒茶喝,水倒满了,都要从杯子里溢出来还不停止,这时候老和尚才开始说话:这杯子就是你,你怀着一肚子的学问爬上山来向我学习,我教你的学问往哪里放?你必须要把这个杯子清空了,我才能给你浇水。
你如果装了一脑袋的知识,哪有时间去思考,哪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所以说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要警醒,要节制,要取舍,要判断。当知识多到极致、泛滥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让自己学会选择,学会学习,就要给自己留一点空间,都要生产,你被知识全部填满了,你就没有真正找到东西了。清空清流这种东西就是人类的自我学习,自我修复,才能吸收新的东西。
同时,当代社会给我的另一个印象是“快”———这也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任何事情越快越好。尤其像现在的中国建设,速度快得惊人。但是任何事情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在社会发展中一味求快,会让人类的情感发生巨大变化,需要我们警醒。
这一快节奏对文学的影响也是很大。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讲究打磨,慢慢磨出味道来,但是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在这辆时代快车上,每个人都很快,这时候的慢慢打磨,慢工出细活不容易。现在的传统文学写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所以当我们从事文学工作时,要读书,要调节好内心的节奏,工匠精神是适用于任何行业的。
让我担忧的还有现代社会突出的物质化。
因为我们过去太贫乏了,所以现在走向了极致,追求物质的丰富被人们当成唯一目标。物质要不要?当然要。但是精神在哪?当代社会发展迅速,但当物质高度发展的时候,人类的精神难以找到出路,人会痛苦迷茫、找不到方向。物质高度发展以后,物质丰富,知识爆炸,人们往往把物质当作唯一的拼搏目标,但是心是空的,找不到精神的出路。这是一个规律,不仅仅是我们中国,全球都是相同的。过于依赖物质,依赖科技,故意把社会的一切东西物质化会影响到人的进步和发展,因为我们人类民族个人社会它都必须是两个健全的市场,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所以精神文明是非常重要的,人们需要一个信仰,一个自己可以尊崇的东西,这样生活才不会空虚迷茫。我们要注重培养自我的精神,进行自我的完善。
但同时我们也要警醒当下精神的物化现象。人们对于过去的一种情感想要记住它、怀念它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把这一情感给予物质化,就会发生变化。像几年前风靡全国的“鉴宝热”就是一个典型的物化现象,在鉴宝节目中人们追求的不再是古玩收藏的精神享受,反而本末倒置,关注起古玩收藏的价值,值多少钱。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社会正向着物质化的方向发展。
所以我们必须要记住,我们人类必须要有两只健全的翅膀,物质的翅膀再强劲,精神的翅膀残疾羸弱,人类是飞不远,走不高的。在这样一个物质化的社会,我们要记住人类必须有两个健全的翅膀。
(文字整理:隋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