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甘肃农业大学 - 《甘肃农业大学报》
那些年的除夕夜
作者:甘肃农业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李雪
2021-03-31
浏览(111)
(0)
文章描述了作者对除夕夜的回忆和感受,表达了对传统中国年的魅力的向往和祝福。虽然今年情况特殊,但相信这份温暖能够带给人们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已经过了,年味越来越浓,一种熟悉又亲切的感觉逐渐清晰,隔着尘封地有点泛黄的岁月遥遥望去,我又看到那些年让人眷恋的除夕夜……中国年是独具韵味的,而除夕夜又为中国新春佳节注入了一缕灵魂,以其特有的方式传递着中国年最核心、最本真的内涵。传统中国家庭的除夕夜极具仪式感,一般提前七、八天就开始准备了,“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古老的民谣生动地展示了除夕夜的倒计时,每天一个主题,每天一个项目,各家各户都忙碌起来,主妇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活,或腌或煮或卤,备下充足的半成品,直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一切准备停当,用满桌的佳肴来犒劳家人的辛劳,享受团圆的喜悦,迎接充满希望的新的春天!
我的祖籍在陕西,但从祖辈支援大西北建设来到兰州后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从没有把自己当作外乡人。我的整个中小学时光都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回想起那时候的除夕夜,总是那样一种情形:年三十晚上,在西北寒冬的傍晚,天早早黑了,爸爸带我和妹妹去街道的小门市部买回几挂鞭炮,回来路上人很少,家家户户都亮着灯,有种“小城阑珊东风灭,万家灯火夜游人”的况味,远处偶尔响起几声爆竹声,并不密集,仿佛是为着零点的欢庆积蓄力量。当我们带着一股寒气迫不及待地踏入家门,那迎面而来的热闹气氛和饭菜香味包裹着能够融化你的温暖,立刻驱散了心里的寒意,大圆桌上早摆上了几样凉菜,酱牛肉、拌三丝、油炸花生米、肘花,还有过年才能吃到的炸虾片,厨房的锅里正咕嘟嘟煮着一锅美味———奶奶家年夜饭的主菜一般离不开鱼、鸡、虾或是红烧肉,难能可贵的是从主要食材和各种配料都是自己准备,自己腌制酸菜、制作西红柿酱、炸油果子、蒸馒头,虽然摆盘并不讲究,搭配也谈不上精致,但那简单淳朴的滋味却让人不能忘怀。
大伯一家从外地赶回来了,还有姑姑一家,长辈们一边聊天,一边在厨房忙碌,忙中有序,各司其职:炒菜、洗餐具、摆桌椅、斟酒……烹饪的蒸汽覆盖了玻璃窗,窗户上鲜红的福字也变得濡湿,朦朦胧胧,大家心里都美滋滋的,期待着一年一度的这一场盛宴。
爷爷奶奶满头银发坐在沙发上,上了年纪以后不再亲自操持年夜饭了,而是看着满堂儿女和孙辈忙活,笑意一直充盈在他们脸上,如此满足,如此幸福。
我们小孩子总是坐在餐厅一角,换上了新买的衣服,兜里装满了瓜子和糖,既踏实又平静,用心地感受这一切,感受着来之不易的团聚、来之不易的快乐,来之不易的除夕夜,电视里传来 “春节序曲”的悠扬旋律,“春晚”即将开幕,如丝如缕的年的味道在房间中弥漫,于是大家都不去想那些烦恼了,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艰辛、漂泊的无奈,还有差强人意的成绩、老师的责备……在除夕之夜,在觥筹交错和嘘寒问暖之中,人们终于彻底地回归了家庭,卸下了背负了太久的纠结,与那个不太完美的自己握手言和。除夕是传统文化给予人们的馈赠,是我们一年以来心灵最好的归宿,多少年以后那样的氛围依旧不断治愈着我们,让我们得到最平凡而真实的慰藉,我想,也许这就是中国年的魅力所在。
光阴荏苒,年的脚步又近了,对除夕夜的规划也被纷纷提上了日程,今年的情况更特殊一些,很多人因疫情防控需要不能回家过年,但是不要紧的,除夕夜就像一道佳肴、一杯美酒,经过千百年岁月的酝酿和洗礼已深深根植于我们心中,相信这一份温暖,能够带给我们在新的征程上前行的力量和勇气,一切都会变的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