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苏大学 - 《江苏大学报》

知识改变命运
———记材料学院学生  董伟玲

2010-10-20     浏览(138)     (0)
董伟玲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一个贫穷的小村,兄弟姊妹甚多,家境异常贫寒。但她从小就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她要用勤奋获取丰富的知识,从而改变全家的命运。
上大学后,董伟玲基本上靠着勤工助学和奖助学金维持着大学生活。她先后带过六份家教,还在学校干过勤工俭学。大学前三个暑假,董伟玲都留在学校打工、学习,只是在家里农忙最需要人手的那一个星期才匆匆赶回家里帮忙,之后又回到学校继续打工挣钱。暑假里,无论天多热,她都坚持骑车去家教,只是为省下坐公车的两块钱。虽然很辛苦,但她很开心,她说至少可以减轻年迈的双亲肩头的重担。
学习机会来之不易,董伟玲特别珍惜上学机会,她的大半课余时间都是在自习室和图书馆里度过的。周末时,她极少像其他同学一样出去逛街,而是留在自习室里。每次上课的时候,她总是坐在第一排,专注地听课。
尽管家庭贫困,但她丝毫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从一进大学开始,她就主动担任班干部,从副班长到团支书,无论处于哪一个角色,她都坚持一个宗旨———为同学们服务,为老师分忧。每次学校里或院里有什么集体活动,她都主动参加,并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身边的同学。如今,她是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因为自己曾得到过来自多方的帮助,她一直心怀感恩,常常尽自己所能向那些在困境中的人伸出援手。她积极参加义工外,她多次参加无偿献血,并为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而感到光荣。
今年考研时董伟玲选择报考浙江大学,然而因为一些原因在复试环节被刷,最终调剂到中科院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她坚信自己的座右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磨难是无情的,但磨难对于强者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永不言弃,每一步都脚踏实地地向前走,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材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