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西师范大学 - 《山西师大报》

百年瞬间
“南京路上好八连”

2021-06-01     (0)




  1949年6月,解放军华东军区警卫旅的一支辎重连部队进驻刚刚解放的上海,随后,这支队伍被改编为“上海警备区警备团三营八连”,担负警卫和巡逻任务。
  上海南京路素有“十里洋场”之称,国民党特务采取“腐蚀拉拢加破坏暗杀”策略实行骚扰,并预言“上海是个大染缸,共产党解放军红的进来,要黑的出去”。但“八连”官兵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南京路上树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
  指导员:连长,市区的敌人全部解决,我们有新任务!
  连长:新任务?好啊,我正愁没仗打呢!舟山还是台湾?
  指导员:南京路!
  连长:什么意思?怎么?叫我们站马路?
  周老伯:好极了,我们欢迎你!
  连长:周老伯,我们野战军站马路,头一回。
  从硝烟弥漫的战场,来到了热闹繁华的 “十里洋场”,面对不拿枪的敌人,八连战士们,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出色地完成了警卫任务。很快,八连的故事被刊登在《解放军报》上,之后,以八连为原型创作的话剧、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更是让“八连”的事迹家喻户晓。
  一个连队连着一座城市,一座城市传承一种精神,时至今日,“南京路上好八连”早已成为人民军队行列中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1949年8月1日,毛泽东主席曾赋诗一首《八连颂》,128个字的诗句成为一代代八连战士的座右铭,诗中写道: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来源:《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