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28日至29日,我校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的“紧急状态的类型化和立法研究”高峰论坛在学校会议中心召开。该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莫于川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次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军事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共计约4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高峰论坛,另有20余名专家线上参会,共同助力中国特色紧急状态的法治化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轶,我校校长张瑞新分别致开幕词。
王轶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学校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2020年召开的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突出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次论坛的召开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和价值,要通过交流研讨,取得突出丰富的成果。王轶表示,希望能够与学校在法学学科建设等方面,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共同为应急管理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张瑞新对论坛能够在学校举办表示欢迎,简要介绍了学校发展历史和面向应急管理事业转型发展进展情况。张瑞新指出,本次高峰论坛是为应急管理事业插上法治翅膀的一次盛会,特别是学校正处于转型发展、筹建应急管理大学的关键时期,更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跟进中国紧急状态法治建设,为应急管理事业充分发挥法律应急作用。张瑞新表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为学校改革发展和法学学科建设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高峰论坛由“紧急状态法治主题研讨会”“紧急状态法治专题研讨会”两个分论坛组成。分论坛一“紧急状态法治主题研讨会”包括“紧急状态的类型化和立法研究”之背景、任务与思路,紧急状态法治“五人谈”,紧急状态法治“青年论坛”三个单元。分论坛二“紧急状态法治专题研讨会”包括类型研究与比较研究、立法建制与规范体系、应急机制与法治功能、法律适用与监督救济四个单元。
莫于川教授主持并作了“紧急状态的类型化和立法研究的背景、任务与思路”的主旨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际宪法学协会名誉主席(终身)莫纪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韩大元,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新疆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湛中乐,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公法研究中心主任余凌云等专家就紧急状态“指导思想·法治功能”“立法建制·规范体系”“类型研究·比较研究”“法律适用·监督救济”等主题进行了跨学科深度融合的交流研讨。
论坛期间,学校文法学院、安全监管学院和应急技术与管理学院,邀请有关专家举办了四场学术讲座,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文法学院负责同志、部分教师和学生全程参加了论坛。
(行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