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研究生记者 陈雅馨)5月25日,吉大人带着对黄大年同志的崇敬与怀念,在中心校区鼎新楼召开纪念 “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4周年”座谈会。校长张希参加会议,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利锋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国家级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刘财教授以 “弘扬黄大年精神,做‘四有’好老师”为题作汇报发言。他结合黄大年精神的内涵以及教师团队的教学与实践经验,从坚持育人研究、正确理解课程思政、提升教师个人素质、转变教育理念四个方面对做好 “四有”好老师进行了解读。国家级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化学学院于吉红院士团队代表刘堃教授以 “传承楷模报国情怀,践行科教协同育人”为题作汇报发言。他结合本团队教师的实践经验与教学成果以及 “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育人理念,从厚植基础、研学融合、师风传承三个方面诠释了科教协同育人。省级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哲学社会学院孙正聿教授团队代表白刚在交流讨论中表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团队以黄大年教授为榜样,以标志性成果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坚持有理讲理、以理服人,用思想综合育人,注重服务社会,以理论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省级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卢革宇教授表示,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建院起就秉承着科技报国的理念,众多人才从海外归来肩负起教书育人和科学探索的重任;学院教师坚持全责管理、全员育人,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教师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石瑛表示,黄大年老师以热爱教育为定力,以淡泊明志为坚守,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既能 “走出去”,又能 “回得来”的优秀人才,是一位塑造学生品格、品味和品行的大先生。基础医学院、校教学委员会副主任王医术表示,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师自身德行的培养,坚持做事先做人的原则,传承好黄大年精神,凝聚立德树人的力量。青年教师代表结合自身教学与成长经历,分享了自己对黄大年精神的理解。
张希在讲话中指出,4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黄大年精神作为学生思政教育、教师日常培训、师德与学风教育的重要内容,将黄大年纪念馆建成了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育人初心的重要教育基地。黄大年精神在全校落地生根,在润物无声中铸魂育人。他在讲话中对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以及全校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温故知新、常讲常新,以黄大年精神涵养吉大精神文化内涵。二是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是要科研报国、科教协同,推动学术研究和创新发展。在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进程中,坚持 “四个面向”,努力创作哲学社会科学的扛鼎之作,以高水平科学研究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学校将进一步深化评价改革,按照中央深改委会议的最新要求,引导广大教师潜心研究和探索,及时回馈社会需求,推动科技进步。
王利锋在讲话中提出要求:加强政治引领,发扬榜样的作用,学校相关部门和各学院要深度挖掘和宣传师生中的典型,不断丰富和增强学校优良师德师风和教风学风的精神养料,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