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工学周报》

下一期,不想“再见”你

2021-05-28     浏览(111)     (0)

王浩宇是工程大学体育部教师,负责超重减脂训练营。他希望学生在经过训练后能展现出运动场上的自信和健康体魄。他采取了一系列有趣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在痛苦和快乐中锻炼,并鼓励他们制定课余训练计划来实现减脂梦想。



体育部 王浩宇

五月的工程大学,春意盎然,花香弥漫着整个校园,一年一度的体质健康测试“如约而至”,一时间,田径场、体育馆已是“人满为患”,同学们纷纷以不同的方式来迎接着这次测试。在测试进行的同时,体质健康测试中心迎来了一群“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就是由于超重而申请免测的学生,第八期超重减脂训练营正式“拉开帷幕”。

提起超重减脂训练营,对于我校学生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体育部组织超重学生进行课外健康减脂训练,其目的就是让这些孩子能尽快掌握运动健身、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等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这些“小胖墩”找回运动场上的自信。今年是我第三次担任超重减脂训练营的教师,每次在开营之初,我都会对学生们说,经过本期的训练,今后我不希望在训练营看见你们,而我希望看见的是千米测试中“健步如飞、镇定自若”、引体向上测试中“体魄强健、背阔胸宽”、50米跑中“风驰电掣、快步流星”的你们。然而做到这些并不是逞一时之快、三分钟热度就能实现的,“胖起来容易,瘦起来难”,对于超重的大学生来说,训练营不仅仅是一次“身心皆疲惫”的考验,甚至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值得欣慰的是,本期训练营中少了许多熟悉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陌生的面孔,通过6周12次课的减脂训练,下一次训练营中没有他们的身影,这正是我们这些体育工作者的初心,是训练营开设的宗旨。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如何让高强度间歇训练、低强度持续有氧练习、抗阻训练和控制饮食等“苦口的良药”,更容易让超重学生“服用”,来治疗他们身上的“症状”,是训练开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训练营开始前为这些学生“量身订制”了一套时间短、效率高并且趣味性较强的“良药”,在训练中除了徒手动作以及垫上动作,还利用体能训练器材,进行绳梯跳跃练习,慢速跳绳练习等,在高强度练习间歇阶段,适当安排难度各异的体能小游戏,例如团队平板支撑篮球传递,不规则六棱球抛接游戏等,使学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在这样的课堂上,既有高强度训练时满脸疲惫且“痛苦不堪”的表情,又有放松小游戏中开怀大笑的喜悦,“痛”与“快乐”在课堂上“纵横交错”,相伴而行。

每当问起学生们,参加减脂训练营的感受时,“痛并快乐着”、“下一次,我不想再来了”是他们说的最多的两句话。要想下次不再来,课上的练习时间是“微不足道”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课上的时间老师传授的是减脂的理念、方法以及安全有效练习的强度等,更多数的“功课”是需要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减脂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经历,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自律即自由”,因此,为了下次不进训练营,我们不妨给自己制定一个课余训练小计划,给生活作息制定一个小闹钟,给减脂设立一个小梦想,一点一滴,一步一步去实现它,实现那个“明年,超重训练营没有我”的梦想。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训练时生理和心理上疲惫不惫的“痛”,就没有身高体重测试仪上体重骤降的“快乐”,希望同学们把课上做韵律操时旋转跳跃的“痛”转化为千米跑时“驰骋疆场”超越自我的“快乐”,把绳梯跳跃腹部激活时腿部的“酸”转化为立定跳远时达标的“喜悦”。

同学们,作为老师的我,希望经过本期训练看见焕然一新的你们,铁打的训练营教师,流水的超重学员,下一期训练营,老师不想“再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