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人辛弃疾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飘香,蛙声一片,阵阵的蛙声里传递着丰收的喜讯。在恍惚中记忆里又浮起一片蛙声,是小镇的夏夜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初是浅浅低低的几声,孤独而悠远,渐渐地愈来愈临近我的窗,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
儿时居住在家乡的老屋,低矮的平房,红砖黑瓦。当然,那时并不觉得它老,也不叫老屋。老屋对面是一个很大的鱼塘,鱼塘周围满眼是菜地。从每年的暮春到仲秋,每当夜幕降临,蛙声就会如约而至,把整个小村庄包围起来,或蹦跳于菜地间,或游弋于池塘,或穿梭于田野。那一声声毫无章法的蛙叫声,伴随着田野乡间的晚风,慢慢扩散。蛙声一天天热烈起来,到了盛夏的时节,蛙鸣声也拼尽全力,到达极致。尤其到了深夜,青蛙们总是鼓足了所有的力气,好像是怕自己的叫声逊于别的蛙。这里一片,那里一片,此起彼伏一阵响过一阵,最后合成了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俨然是一场无人指挥的大合唱。
炎炎的夏天,吃过晚饭,一家人就会搬出竹躺椅在屋门口纳凉。而我和妹妹躺在凉席上,仰起头数漫天的点点星光,家门口不远处是一片稻田,清脆悦耳的蛙声从稻田里传来,回荡在寂静的夜空中。而奶奶则摇着古老的扇子,为我们驱赶蚊子,给我们讲故事。奶奶总会把爸爸童年时的顽皮捣蛋不厌其烦地讲给我们听。蛙声和奶奶的说话声重叠着越来越小,有时迷迷糊糊地醒来,只见奶奶的扇子越扇越慢,最后终于从手中掉下去,奶奶头一歪也在躺椅上睡着了。
年龄稍长大些时,我喜欢在细雨蒙蒙的夜晚凝神静听蛙声。这时候的蛙声不在聒噪,温柔了许多,像是在演奏一支优美的田园浪漫交响曲,舒缓而悠扬,轻轻漫过心田,芬芳着我的梦。有时候我也会和几个小伙伴躲过大人们的眼睛,偷偷地到对面池塘边去,想近距离地感受一下蛙声。有时候青蛙就在眼皮底下,便三步两步想上前一探究竟,但青蛙们像是接到统一的指令,突然都停下来,大约这就是“戛然而止”了吧?可当我走远了,它们又跑出来在我身边叫起来,可是回头看什么也没有。于是,我蹲下来屏息静听,青蛙们又都跑出来对我开唱,第一次离蛙声那么近,觉得是那么动听,那么可爱。
直到远处传来奶奶唤我吃饭的声音,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如今,蛙声与我渐行渐远,我无数次在梦里聆听故乡的蛙叫声,我知道那一定是故乡在呼唤我,是亲人的企盼。此时,窗外一片静谧,我又深情地梦回故乡。
(作者为文学院2020 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