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开馆仪式举行

作者:文/历宣 摄/丁璇    
2021-05-19     浏览(144)     (0)





  本报讯 5月15日,山东省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宣传活动暨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开馆仪式在青岛校区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副局长王廷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出席活动,山东大学副校长韩圣浩主持仪式。
  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TheFutureofMuseums:RecoverandReimagine)”。该主题聚焦后疫情时代面对未来社会、经济、环境等挑战,博物馆应如何开启新思考、探索新模式、提出新方案,展开广泛探讨。
  关强在致辞中谈到,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近年来山东省文物博物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形成类型丰富、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体系。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征程,各级各类博物馆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保护好、利用好馆藏文物资源,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山东大学博物馆为代表的高校博物馆应发挥特色优势,为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樊丽明在致辞中谈到,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为学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山东大学来说,着力推动考古文博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创新发展,正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积极弘扬、培塑“文史见长”特色优势,坚决扛起新时代文化建设重任,持续增强文化自信的使命所系和职责所在。山东大学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将继续以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涵养人文菁华为己任,将精品收藏展览、优秀文化传播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贯通结合,守正创新、融通中外,积极探索特色化、标杆性的高校博物馆建设之路,为繁荣新时代博物馆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在本次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宣传活动中,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向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等获评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的单位进行了授牌,对孔子博物馆“大哉孔子”等全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山东大学博物馆“不栉进士”女性考古学者专题展社会教育活动等全省博物馆十大优秀社会教育案例进行了荣誉表彰。山东大学海洋考古研究中心揭牌仪式、胶东五市博物馆联盟签约仪式同期举行。
  本次主场宣传涵盖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博物馆主题活动,包括“理念与经验:区域博物馆发展论坛”、山东省博物馆学会社教专委会专题培训讲座、“专家带你看博物馆”系列观展活动之“从遗址到展厅———青邱堌堆遗址展品背后的考古故事”等。共有90余家省内外博物馆、考古研究院等共同参与。本次活动的举办,充分搭建了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进公众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促进了山东省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山东大学博物馆自1995年成立以来,依托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丰厚藏品资源,逐渐形成了以考古文物收藏为特色,同时包含有书画艺术陈列、校史陈列、自然标本陈列等多学科展览的综合性博物馆。山东大学博物馆目前分驻济南中心校区和青岛校区两地,总建筑面积为447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2000余平方米,收藏各类文物和标本40600件(套)。2020年12月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文/历宣 摄/丁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