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北石油报社 - 华北石油报

“加减法”打造潜山注气“升级版”

——华北油田精细潜山开发纪实

作者:通讯员宋嫔嫔 曾庆桥 王睿思    
2021-05-01     浏览(124)     (0)

  暖春四月,华北平原到处春潮涌动,生机勃勃。华北油田的地下也“气潮”涌动,奔流不息。4月21日,在永清油田京30-2井井场上,氮气正源源不断地自井口注入。注氮以来,单井日产油从注气前的小于1吨,上升至最高达17.6吨,阶段累计增油1.2万吨,投入产出比达1∶6.35。采取气驱实现低成本控水增油、激活老油藏活力,华北油田正在打造潜山注气提质增效“升级版”。

今年,华北油田开发系统以提高油田采收率、“三注治理”见到明显成效为目标,针对开发后期的潜山油藏,转变开发方式,持续推进“注气+”工作。截至4月中旬,已在京30、八里西、何庄等中小潜山开展注气试验,累计增油5200吨,实现了明显的效益增产。

精准把脉 做好提质增效的“加法”

华北油田潜山油藏整体已经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开发后期,油田稳产治理面临投入和效益双重压力,常规开发调整措施难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亟须探索新途径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油田开发系统以问题为导向,探索攻关中小潜山注气驱油,先后在龙虎庄奥陶系、任北奥陶系等19个中小潜山开展减氧空气驱现场试验,开发模式以“气驱加吞吐”为主,形成了潜力评价、井网部署、注气量计算、效益评价等单井组注气增油配套技术。自2017年在京30潜山开展注气试验取得成功以来,华北油田在中小潜山累计注气4000万立方米,平均单井产量增幅327%,有效率100%,阶段累计增油3.35万吨,实现了中小潜山油藏的效益开发。

抓住机遇、顺势发力,做好提高采收率“加法”。作为刷屏热词,“碳达峰”“碳中和”今年首次被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也被称作“碳中和元年”。华北油田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把二氧化碳驱油作为一项实质性举措,将整合相关石化企业二氧化碳伴生气资源,推广应用研究院二氧化碳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及研究成果,共同致力打造冀中地区完整的二氧化碳回注链条,助力冀中地区节能减排。截至4月21日,已实施58口二氧化碳吞吐井,增油效果明显,换油率高达0.77,在油价中低位下保持平均投入产出1:1.74的收益。

一线攻关 做好“打破壁垒”的“减法”

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破题,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进,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把解决问题作为“一线工作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科研工作延伸到生产现场,不断推进华北油田注气研究和实施进程。

创新注气模式,做好“降本”减法。针对不同剩余油类型、井网井况、地面条件等,研究院持续开展技术攻关,结合区块具体情况“量体裁衣”,做好“一块一策”,创新设计低注高采、高低转换等注采模式,保证了油井的连续生产。作为华北油田首创的气驱技术,“低注高采”模式打破传统顶部注气方式,能将普通水驱无法动用的井间剩余油与顶部“阁楼油”有效采出。采用该模式进行注气开发的八里西潜山马77井组、任奥潜山任平18井组已累计增油近6000吨,实现了低成本提高采收率。

深入生产一线,做好“缩短流程”的“减法”。牢固树立“一线思维”,打造“科研+生产联动”模式,逐步摸索形成砂岩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开发系统人员持续跟进单井组氮气吞吐、二氧化碳吞吐方案审查,协同开展注气量设计、经济效益参数优化,高质高效服务于生产一线,保障、支撑了注气项目现场实施的顺利推进。开发系统人员在安718断块、阿尔22断块开展氮气驱先导试验,截至4月中旬,两个井组第二轮注气已累计增油300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