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师范大学 - 《上海师大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校长论坛在我校举办

2021-05-15     浏览(124)     (0)



  本报讯 5月7日至5月9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办,我校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承办的校长论坛“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实证研究”在我校举行。论坛通过主旨报告、平行论坛、开放式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呈现,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教育部门决策者、国际组织代表、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等,共同探讨校长群体的专业状态、生活状态以及校长获得的支持条件等议题。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制度,包括职级制度、绩效工资制度、专业发展制度、校际流动制度等,对于确保基础教育质量和均衡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充分重视基于科学研究和现实需要的精准支持策略,不断探索基于事实证据的校长队伍建设路径。业务指导部门和专业发展机构应该努力探索基于需求分析的供给侧改革,将校长测评和需求分析作为校长专业发展项目的起点和终点。
  论坛主旨报告以“多维视角下的校长队伍建设”为主题,演讲者分别讨论了校长的行政治理、课程领导、学校改进、职业幸福、生存境遇等关键议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贾炜在题为《校长是学校精神家园的奠基者、守护者、践行者》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要充分重视对校长队伍建设的研究。他强调,校长首先是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建立起学校的精神家园,才能培养具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洋的演讲聚焦课程领导力,强调校长需要领导全体教师创新课程形式,提升教育质量。国际学校绩效与学校改进协会创始主席David7Reynolds教授,简要介绍了校长绩效研究中取得的国际经验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呼吁各国学者积极开展具有更强本土适应性的实证研究。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Karen7Edge在讲话中强调了校长在学校关怀氛围建设中的重要职责。他主张通过支持性文化建设,改进全体教师的幸福体验,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基于在上海开展的中小学校长生存状态跟踪研究,我校教育学院宁波副教授提出“政策和数据双轮驱动”的校长队伍建设路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落户上海,为我们讲好中国教育故事、参与全球治理搭建了更为广阔的专业平台。本次论坛为国内外学者、教育行政人员和中小学校长提供了专业的交流渠道,推进了校长研究领域的理论体系构建,为深化新时代校长队伍建设献言献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