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东华大学 - 《东华大学报》

我与校庆的故事■王伟中

2021-05-15     浏览(100)     (0)

文章讲述了作者参加五届校庆筹备工作的经历,从81年的简单校庆到现在的翻天覆地变化,不变的是勤俭节约原则。作者对东华大学的发展感到自豪。



  1981年,学校举办建校 30周年校庆。当时我还是学生,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的校庆筹备工作。那时刚恢复高考不久,校庆办得很简单,直到五年后的建校35周年校庆才办得比较正式。
  筹备 35周年校庆的时候,我的工作是做好环境布置,协助布置礼堂和餐厅。那时的礼堂在现在研究生楼的位置,学校请了一些在绘画方面有一定造诣的老师帮助设计,既达到了美化的目的又节约了成本。我至今仍记得老师们在礼堂里搭起画架创作的样子,国画、油画、书法……各显神通,场面颇为壮观。唯一遗憾的是没有留下照片。当年没有数码相机,手机拍照更是天方夜谭,照片要冲印,拍得不好有时候一卷胶卷都没几张好片……1991年,举办40周年校庆的时候,我负责纪念品制作。那时候不像现在,想买什么不用出门上上网都能找到;当时的纪念品种类是很少的,只有为数不多的香港公司可以提供新颖的选择。由于原材料价格提高,要维持原成本比例的话,我们就压根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现在习以为常的定制纪念品在当时是实现不了的,我们只能尽力找到好看的再回来自己加工。我记得最后选择的是一个形状很别致的透明笔架,我自己在宿舍把学校的logo一个一个粘上去做成专属款纪念品。
  2001年,举办50周年校庆的时候,我仍然负责纪念品制作。那时国家经济也发展起来了,本土的公司也有很多新颖的纪念品样式可供选择。我和校庆办几个老师认真筹备了半年,找了很多厂家看样品比较,最终选择了上海一家手表厂定制手表。那时候的进口机芯成本较高,我们最终谈下来定制价格还是控制在预算之内,性价比还是蛮高的。半年里所有进度我们都亲自跟,每个环节都把控,最终拿到了一批拥有学校logo定制的专属纪念品手表。
  60周年校庆是2011年,我主要承担接待人员工作服装和校庆纪念品的分发管理。那一年的校庆得到了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美邦赞助了我们工作人员全套服装,还有皮鞋。我现在电脑里还存着一张照片,就是当时穿着这样的工作服在会场拍的。虽然有全套工作服是很开心的事,但分发就一点都不轻松了,上百人的工作团队,我们要一个个按照统计好的尺码,配发给每一位工作人员试穿,可能因为服装尺寸统计上的误差,还要给不少工作人员调换服装。但衣服的总数量是固定的,如何在这固定的数量里尽可能让大家穿上合身的服装对我们是个考验。那一年返校的校友也相当多,好几千人,相对应的,纪念品的数量也相当庞大,我和另外几位同事把纪念品按要求配好重新包装,再运送到会场签到处。印象里,那段时间我们在仓库里忙得昏天暗地。
  参加了五届大庆的筹备工作,时间跨越30年。这30年里,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名也几次更替。我还记得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的时候,学校重新安装校名牌子,我刚好也在现场,没想到平时喜欢画画的兴趣爱好还在校名牌子定位这个难题上发挥了作用,帮上了大忙。现在校名变了,那道校门的位置也变化了,学校的专业越来越多,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科研成果也越来越多。但这30年里,也有不变的东西,比如我参加筹备的五届校庆,都本着一以贯之的勤俭节约原则办事。希望今年的校庆能办出风采、办出特色,让更多的人知道东华,了解东华,爱上东华!(作者系化纤79级校友,现于校工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