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习近平说过:“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我的家乡出了一位英雄。2020年4月17日,宁海县茶院乡许民村党支部书记叶全奖同志因突发心源性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7岁。叶全奖同志自2006年起担任许民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大力建设美丽乡村,走出了富民强村的新路子,被评为省担当作为好支书等。优良的红色基因,是他脱贫攻坚的不竭动能。担任村书记以来,他充分利用“石头村”特点,大力推动发展乡村旅游,将一个曾经破败凋零的旧村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A级景区。他率先办起农家乐,带动发展了农家乐7家,从事农家乐的村民50余人,年收入超过160万元。积极培育挖掘手工炒茶叶、捣麻糍等一批传统手工业态,带动村民致富。他带头冲锋防疫复工一线。在疫情防控期间,他克服痛风带来的行动不便,带头落实联户责任,坚守卡点执勤,带领党员群众守好村庄“小门”。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被“铿锵木兰”86岁老党员马旭节俭一生却捐千万助力教育扶贫的事迹深深感动了。
在黑龙江省木兰县,86岁老党员马旭捐款千万,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这位有着70多年军龄的老兵始终保持着战斗姿态,用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书写了优秀退役军人的奉献与担当。
作为师级离休干部,马旭夫妇拒绝部队提供的优越生活条件。他们生活节俭,吃的总是土豆、红薯,穿的总是部队发的迷彩服,一张硬板床已经睡了五六十年,两个沙发也露出了棉絮。1961年,马旭作为军医从事卫勤保障工作。不足1.5米的个头、不足70斤的体重的她为了更好地为战士们提供保障,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突破身体条件的限制,成为一名伞兵。此后20多年间,她跳伞140多次,创造了多项纪录。面对科研,马旭创新研发出的“充气护踝”,让跳伞着陆时的冲击力减半,扭伤情况接近于零,深受空降兵欢迎。而到了本该安享晚年的年纪,夫妇二人依旧退而不休,在军内外报刊累积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和科研体会,将多年积累的经验献给部队。贯彻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真谛。
有人问天赋和努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觉得天赋是基础,天花板一样的东西,但是你没有努力,一辈子都够不到天顶。梁启超先生说过:“教育家之成德选才,视今日之生徒即他日文明灿烂之花也。”同样,我会努力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我也会全心全意地热爱学生,做到“爱满天下”;我更会努力淬炼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不畏风雨,砥砺前行,为教育事业终身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坚信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亦能簸却沧溟水。努力过后,一定是一个更广阔的的舞台,让我大有可为。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奋战在中国革命战场上的凡人英雄们,他们的信仰之树常青,他们的红色气质永存。因此,我们必须牢记:不忘初心跟党走,不负韶华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