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 - 《菏泽学院报》
三月至,潋滟春光又寄远
作者:●签约作家 李文晗
年过三月便遇了春天,一二月风寒尚冷,四五月又显闷热,而三月的光景正好,山河烂漫,风亦温柔,元宵过后,凛冽里,烟花消散,勾勒出一个春天。
春天的花是冬天的梦。白樱似雪非雪,远远地将其与几株梨树收入眼中,仍可以想到冬日的霜雪挂满枝头。走近观看,阳光将花香酿成了酒,调得很淡,却很醇,浅浅地斟在每一个绽开的花苞里。白日斜长,天朗气清,春光浓似水,花故醉人,忍不住和同伴谈论起所见春景,又想起不远处的家乡定是同一番春光,相互交谈稍许才得知同伴家乡在赣江一带,地处长江下游,同伴言语之间稍稍流露出兴味索然,我便知晓他见惯了姹紫嫣红,甚至是我未曾见过的林海、瀑布。因为地域原因,虽是一个春天,春色却各不相同,中原北地一带春光极短,以往都是南风携春荡漾,北地才初展春芽,来得虽慢,去的倒快,不过盈月的时日,红的绿的就各处攀满,再过些时间天气就开始燥热,尤其到了四五月份更是炽热难耐,在行人的口口埋怨中,不觉间就是春去夏至,较于四季如春的南方来说,北地春光短暂,在一年到头的日子里却更突显几分春色,倘若是在四季如春的南方,大抵不会识得春风得意的光景,不会体味到这般短暂而生的惬意。
不觉间想起校外的公园,春到人间,草木先知。这片土地最初尽是些草木生息,嫩柳细叶才稍稍探头,林木相间仍留着冬日的踪迹,暖春之初并无几人,只是近来天气变暖,些许花开,才有像我这样闲散的游人褪去捂了一冬的厚重衣物,得幸观得半树冬余半树春的景色。风过林梢奏起阵阵乐章,阳光透过林木的间隙直扑得游人满怀,莺飞草长间脚步都变得轻盈,迈步登桥,低首观望,水面如镜,只在风来时,岸边柳树的枝条轻轻拨弄着湖面产生一圈波纹,虽不能画船听雨,却也窥得一角春水碧空。
“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白日里听得鸟叫虫鸣,观赏樱白桃红,暖阳西落。此刻,明月缓升,好似整个人间都酿在了一樽酒壶里。碧水、云霞、晚归的游客、闪烁的路灯……恍惚间花香化作酒香,袅袅炊烟氤氲了半个人间。如若春风送暖。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无事静坐又有何不可。晚间夜色澄如水,立一木扎,伴着星月,或滞看行人来往,或倾听夜间低语,眷念和思愁就悄然消散在晚间的春风里。若有幸此间邂逅一场轻风细雨,人间烟火萦绕着天地间的珠帘直上云端,杏树桃花也都轻敲锣鼓,巧步莲花,若非这极春的晚景,南唐后主又怎会吟诗“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夜风温润,路旁伫立的灯柱照出了人来人往,人语随风入耳,我从沉醉的思绪中回过神来,走在花香满径的校园里,夜色如洗,风也温柔,路上不时有三两行人步履匆匆地走过。大家在这和煦的春日里,追逐、寻梦,和知识一起,悄悄生长。三月正是读书时,图书馆与自习室一直都是读书的好去处,你可以静下心来,复习巩固课业,亦可以跨越时空,与先贤促膝长谈,亦或放飞思绪,沉浸在书中的另一方天地……“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同样的一个春日,顾贞观挥笔留词“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听闻少年二字,应与平庸相斥,少年自有少年的征途,十七八的年岁里多的是诗和远方,风雨一程,山水一更,裁剪一缕阳光,拓印一份风景,携着满是期许的年华,奔赴下一场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