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报》

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校地共建,构筑大学生社会责任培育平台

2021-04-30     浏览(110)     (0)

学院成立“小红雁”红色旅游宣讲团和红色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劳动教育和感恩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成长成才。该项目已成功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并积极探索专业+志愿服务体系,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


“今天,我在这里见证了学院‘红雁’红色旅游宣讲团成立和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挂牌落户湖州影视城,内心无比激动。因为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还为我们创造了更为丰富的专业实践资源,以后我们可以通过现场讲解等志愿服务形式,在实践中服务地方建设,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小红雁”宣讲团组长蔡杭煜说。2021 年 4 月 16 日,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红色经典宣讲活动在湖州影视城正式启动。接下来,“小红雁”红色义务讲解将从这里起航。越来越多的“小红雁”能“飞出”校园,把专业优势和具体实践有效结合,这与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13 年初心不变的公益积“金”实践育人项目息息相关。

“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公益积“金”实践育人项目牢牢抓住“社会责任育青年”的主题,把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奉献与获得的和谐统一、把专业优势用到服务地方上的理念融入到项目建设的经费筹措、公益服务活动设计、志愿者的组织管理、服务对象选择和活动承续等各个环节中。这将进一步推动第二课堂融合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负责人沈晨仕说。

公益积“金”实践育人项目在建设和推进过程中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集中力量做长效性的公益服务活动,构建帮助大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和成长成才的平台和载体。项目围绕“金点子”“金项目”“金会员”的“三金”要素,构筑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规划、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建设管理新机制。

“金点子”:赋予项目丰富内涵

(1) 把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纳入志愿服务活动的设计

公益积“金”实践育人项目积极倡导劳动精神,有意识地组织青年大学生参与以劳动为主要形式的公益服务活动。13年来,共组织以劳动为主题的公益服务活动400多项,336000余人次参与。通过劳动服务活动,引导大学生增进劳动体知、深植劳动情怀、锤炼劳动品质、养成劳动习惯,培育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态度,鼓励学生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人生理想,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

(2)把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融入志愿服务活动的运行

在公益积“金”项目团队中还活跃着一批学生资助对象。自2008年9月以来,先后有121名获得国家和学校生活补助的学生资助对象自愿把他们勤工助学收入的50%捐入公益积“金”账户,用以帮助校内外最需要帮助的资助对象完成“心愿”。此外,项目还为他们设计了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他们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金项目”:搭建实践育人载体

(1)“一周一心愿”:用微薄之力撑起希望的天空

2008年4月开始,公益积“金”项目团队参与到了湖州地方媒体发起的公益服务活动“一周一心愿”中。从2008年至今,公益积“金”项目团队共为周边社区留守儿童、民工子弟学校、夕阳红托老所、毗山敬老院等20多个集体和个人实现了323个“微心愿”。

2010 年,团队携手“一周一心愿”获得 2009 年度“感动湖州”人物和湖州市第五届民间环保公益使者荣誉称号。2011 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013 年获得湖州市年度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2014年获得湖州市优秀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

(2) 点亮夕阳红:孤寡老人的“编外子女

”2015年1月公益积“金”项目团队走进龙泉紫云社区,结对了一位疾病缠身的孤寡老人。六年来,公益积“金”项目团队成员换了5批,对这位孤寡老人的照顾却从未间断。老人已经把志愿者们当做自己的“编外子女”。

2019年,公益积“金”项目团队因为长期结对帮扶孤寡老人的事迹被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明办、浙江省民政厅、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万朵鲜花送雷锋”中,被地方百姓推荐为身边的“活雷锋”,并获得2019年“湖州好人”称号。

(3) 网办指南针:服务群众办事零障碍

近年来,在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下,已实现 100% 的事项网上办理。湖州市社保中心大厅、市民服务中心也增设了网办专区,但是互联网+政务面临着老年人、底层百姓不会网上办理的难题。2020年 10 月,公益积“金”项目团队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优势,利用课余时间,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协助上网难的市民解决困难。截止2021年4月,已累计服务112天,帮助了近万人实现网上自助办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4)“红雁”宣讲团:让湖州红色旅游品牌持续擦亮

2021年4月16日,随着首个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挂牌落户湖州影视城,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小红雁”红色旅游宣讲团开启了湖州红色景点的系列志愿宣讲,引导广大师生群众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志愿服务体系”,为学院志愿服务发展指明了方向。结合公益积“金”项目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更好发挥志愿服务服务地方的重要作用,学院积极探索专业+志愿服务体系,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让湖州红色旅游品牌持续擦亮。

“金会员”: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13年来,公益积“金”项目搭建的实践育人平台为社会培育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经过项目培养的学生中有 1200 余人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有 1700 多名学生走上社会后依然长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公益积“金”项目创始团队成员 2009 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王丹丹同学于 2015 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好导游”,2016 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在回校参加优秀毕业生事迹分享会时,王丹丹同学分享了自己在公益积“金”项目活动中的收获,鼓励学弟学妹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