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治医学院 - 《长治医学院报》

让 医 学 文 化 泼 墨 天 下

作者:学生记者 康彦霞 卢娜    
2020-12-30     浏览(159)     (0)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是认识人体的奥妙,是掌握人体科学的必要学科。作为一名医学生,学好解剖学是一名优秀医学生的重中之重。但是当学生离开课本,拿起画笔,知识与艺术在画纸上结合盛放。画皮画骨展现人体奥秘,一把柳叶刀,救死扶伤;一支绘画笔,画骨画心。用线条色彩的魅力,记骨骼肌理的痕迹。让理论知识与缤纷色彩激情碰撞,也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小链接:人体解剖实物化素描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当时的外科医生为编撰解剖图谱明确人体器官位置,多采用素描透视绘图法,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解剖图谱。21世纪的今天,我们虽有更多手段来呈现人体内部的精细结构,但她们仍愿用最纯粹的、写实的笔触,表达对人体解剖先驱者最深的敬意。她们便是在刚刚落下帷幕的“日升恒隆杯”第三届全国医学生解剖绘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的临床医学1903班杨文慧和荣获三等奖的临床医学1911班申馨曦。让我们跟随她们的脚步看绘图中的医学吧!

学生记者:“日升恒隆杯”的解剖绘图比赛诣在弘扬解剖文化,推动医学科普。那么你的备赛理念是什么?

杨文慧:解剖知识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前提。因为自己有过学画经历,所以在了解到比赛的相关信息后,我就想在解剖绘画比赛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绘画特长。参加解剖画图大赛,我认为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解剖知识,还能将一种美的观念传递给一些非医学专业的学生,让大家都能进行针对人体解剖知识文化的培养,其实这也是对医学文化的一种熏陶。在绘画过程中,通过发挥自己的特长,能够把个人课外业余爱好与自身专业特长结合在一起,展现出绘画与医学结合的魅力。除此之外,参加这样全国性的比赛毋庸置疑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

学生记者:创作可能会遇到瓶颈期,在这个阶段,你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并坚持绘图呢?

申馨曦:最初我的作品是通过微笑来展现脸部的解剖知识,但是老师纠正说作品的结构太单一,吸引力不足,因此我只能除旧布新,放弃自己最初的想法,从头出发,再次寻找绘画出发点。但是当时已经接近比赛提交作品的截止日期,并且我学的专业并不是素描,这让我的参赛之路变得更加坎坷,所以在那段时期中,我整个人都非常焦虑,甚至有了放弃比赛的念头。但是大李老师的一通电话,给予了我足够的信心和动力,让我回心转意,决定从头开始,通过查阅资料,重新寻找绘画出发点,坚持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另一方面,由于我的性格方面的原因,我认为既然答应老师,那我就必须言而有信,不能半途而废。因此通过家人和老师的一再鼓励与支持,我还是坚持下来,竭尽自己的能力,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学生记者:在本次解剖绘图大赛中,你的绘画理念是什么?

申馨曦:在确定主题时,《微笑》曾是我最初的想法。经过与老师的讨论,我发现《微笑》不能完美地体现人性之美。偶然间,我看到BBC《子宫日记》纪录片,它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由开始到真正诞生的过程。观影期间,我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奥妙与母亲的伟大,生机二字便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受《子宫日记》与奈特解剖图谱中母亲怀孕图的影响,我决定将女性孕育与解剖相联系。同时我也想向每位看到《生机》的人传达一种意识:母亲怀胎十月历经艰辛,每个孩子的出生均带着母亲的希冀与祝福,所以我们应当珍爱自己的生命,感恩母亲、孝顺母亲。

学生记者:你觉得在解剖绘图过程中怎样才能将医学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同学们?

杨文慧:提起医学,似乎“血腥”“恐怖”是它的代名词,但我却对医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正如“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医学的学习也并非是单一、固有的方式。通过对系统、结构的认知与学习,而后将解剖学与绘画结合,我找寻到最适合的“通往罗马的路”。这条“路”看似别出心裁,实则考验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对解剖知识的熟知,人体结构才能跃然纸上。在此次解剖绘图比赛中,我的作品《馨香》以脸部剖面图的形式表现花香沁入心脾的过程,经过对鼻腔结构、嗅丝分布的细节描绘,展现人体对嗅觉的感知。我认为在绘图理念方面,要将医学融入生活细节,善于将医学与生活联系;绘图前,应当梳理思路,对作品所传达的解剖知识了然于心;绘图时,注重以细节刻画形象,从而将作品升华。

学生记者:你认为解剖绘图对于学习解剖学有什么帮助?你参加这次比赛有什么收获?

杨文慧: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内容繁重,对初学者而言无疑是莫大的挑战。画者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图像独特的感知力。我们执笔用线条勾勒,以图形的方式对解剖学理论知识再现,有助于我们掌握人体结构的正确位置,加深对解剖知识的印象。而且当我们参考专业书籍时,时常会猛然发现被忽略的细节,这有助于我们补充、完善知识体系。绘画的路上,走走停停,但从未放弃前行。此次比赛重拾画笔,我感到轻松愉悦,似是再遇许久未见但未曾遗忘的旧友,这种在热爱中进取的感觉也令我深深怀念。

学生记者:你认为我们这一代是怎样的一代?

杨文慧:不在创新中涅槃,就在保守中灭亡。我认为我们是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一代。在承前启后的时代中,并非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身为青年医学生,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前辈们呕心沥血的成果,如图谱、医学思想等,而且要在传承与创新的发展趋势中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古时,提出医学与绘画的结合,本身便是一种创新,二者相辅相成,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新时代,医学与绘画的结合迸发出新的活力。在“互联网+”新政策的引领下,将互联网与医学绘画相结合,搭建网上医学绘图平台,更有助于医学生以绘图这种浅显易懂的方式了解解剖结构。

记者感言:人是大自然进化的杰作,正常人体的每一个结构都是最优的进化选择,呈现出大量黄金分割比例,被艺术家誉为“最美的艺术”。人体解剖绘图大赛,加深了学生对医学基础学科的重视与热爱,发挥独特的创意,用灵动的画笔让人体结构跃然纸上,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创造性地将色彩绘画技能与书本理论知识相结合,开创了教学新模式,多角度全方位促进了学生对专业学科的重视,让学生对解剖知识理解更加深刻,让医学文化魅力更加深入人心。故在腊月摇曳的长风中,煮一壶春色,邀清辉为媒,等你在梅花盛开之际,在朵朵云雪散落之时,妙笔生辉,邀你共鉴书下人体之芳华。此刻,你就是浪漫随性的大艺术家,墨润医学,让医学文化泼墨天下!

(学生记者 康彦霞 卢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