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一程,水一程,弄潮奔腾话远征,时代新征程;风一更,雪一更,太行子孙放新声,儿女豪迈程。弄潮如歌,波涛涌进,时代的大河川流不息,太行儿女勇当弄潮儿,叮当着谱写出一曲曲激昂的时代赞歌。
听,它雄伟激荡!一代代太行儿女奋勇当先,谱写着壮丽的时代颂歌,为新中国的发展奉献一生。大一社会实践时,我有幸去到平顺县西沟村,见到了年迈但仍精神抖擞的申纪兰奶奶。奶奶和蔼地给我们讲她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在党的光辉下茁壮成长。1947年,申纪兰奶奶18岁从山南底村嫁到西沟村。她刚好赶上了这个热血沸腾,锐意进取的年代。从此,她成为与西沟村紧密相连的另一种符号。在西沟展览馆里,我看到了当年申奶奶出席世妇会时的照片,那个一袭旗袍的短发姑娘,细眉弯弯,嘴唇红润,端庄典雅里透着几分羞涩,不输给任何一个大明星。是啊,这便是太行女儿的象征。了解申奶奶的故事,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交谈中,奶奶慷慨激昂地把手扬起来说:“就是党和毛主席,领导四万人民翻身做主人,党不会错”。字里行间是发自内心的坚定不移,是对党赤热真诚的热爱。恪尽职守,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人民、尽心尽力、安贫乐道;在平凡的岗位上,将责任心、使命感化作了坚守的动力,为社会的发展奠定牢固的根基。申奶奶不止是我们太行儿女的榜样,她的精神更是一种大气谦和、奋斗拼搏、开放包容的太行文化。
听,它殷殷田田!字里行间流露着无私无畏与大爱奉献。庚子鼠年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一场无声的战争悄然打响。我和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一样,牵挂着疫情前线的微微变化,牵挂着在驰援武汉的老师们。为了把前线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在老师带领下,我所在的第一临床学院新媒体工作室开始制作“听战疫故事,强从医之志”特色栏目。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附属和平医院的崔艳艳老师,从她的25篇战地日记中,我了解了前线医务工作者的艰辛,更明白作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后备力量,我们任重而道远。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初心使命,汇聚强大力量。不辱职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于危机四伏时勠力同心,在生死攸关时共克时艰,他们用责任和担当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红色赞歌。老师们用行动诠释着“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虽在家,我依然心潮澎湃,作为学生党员,我期待着自己有一天能同他们一般,在前线奉献我所学,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听,它明快嘹亮!祖国的花朵正竞相绽放,谱写着一首首靓丽的青春赞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祖国如此努力,那我们又有何理由懈怠呢?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年,更是百年计划的重要节点。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也想做点什么。在学长学姐的帮助下,我了解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项目,有幸参加了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选项目的时候,偶然间读到习总书记的一句话“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永担使命”。这使我不禁想起,我所在的山西省有极其丰富的红色资源,长治市更是在太行山上,孕育了无数抗战英雄。大二的一次社会实践,偶然去到长治市黎城县西村,这里不仅有惊艳的蓝天白云,险峻的悬崖峭壁,淳朴的父老乡亲,还有纷飞的硝烟战火,光辉的先烈足迹,更有着属于太行人的红色记忆!但西村的红色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为了帮助村民就业,助力西村脱贫,将西村的红色历史文化介绍给更多的人,我们根据西村的历史背景制定了情景式红色旅游的策划方案。让西村红色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成为该片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很庆幸我们的项目在校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进入省赛。不久之后,我带着项目迈上省赛的舞台,虽然胆怯但更多的是激动,我想把西村的故事介绍给更多人,让西村在互联网时代快速振兴,为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看,PPT上的五星红旗,在聚光灯辉映下熠熠生辉。一番努力没有白费,我们拿到了省级铜奖,是激励是鼓舞,未来的创新创业路将更加宽广。
太行女儿、大爱无疆;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新时代的我们,迎难而上。无私、无畏、无敌,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诠释“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长医校训。今天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节点上,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听,战鼓和号角已吹响。看,乳燕和雏鹰即将比翼翱翔。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响亮回答:少年定会谱写中华更恢弘的乐章。立足本职、不畏艰辛、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力争各方面取得新的更大成绩。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满怀崇敬感悟良多;展望未来,我们必将努力奋进,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
(临床1713班 王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