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两边的情况,正常的山坡也好,悬崖边上也好,反正我内心极为平静,因为周边有无尽的树木、杂草,有可供攀爬的林间小道,既看不到很远,也看不到崖底,自然也就看不到凶险了。看不见的凶险就是不存在的,或许这是每个人的心理都存在着的吧!
就这样,我们在不知道情况的旅途中穿梭、攀行了几百米后,一条人工造就的石阶步道赫然出现在眼前。我没有量过步道的长度,也不能完整地形容它,唯知它是人工造就,是凿出来的,每块大小相同的石板暴露了它的背景。让我无法想象的是,这里地势危险,当时又无防护措施,他们是如何一凿凿,一块块,沿着向上的山体,修建了这条可供行人平稳前进的石阶步道?
我不得不佩服这些修建者的毅力与智慧,他们以无法想象的坚忍,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这个伟大的工程。我一边在心里为这些劳动者赞叹,一边忍不住向姑父打听起这条路的始末。尽管姑父是护林和管理人员,他却不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只道这是一条古道,大概八千级,可能是修于明朝,可能更早,也可能很晚,具体时间不详。他不是文化研究者,也没人为此给他说过准确的考证,自然怨不得他。当地有一条流传最广的消息,东岳山顶的东岳行宫是为明代建文皇帝修建,这条步道便是当时开凿的。消息是否确切,我不得而知,但长满青绿色苔癣,间杂着黑色和白色斑点的石阶,与周边被风雨剥蚀的石头完全相同的颜色,让它们不由分说地背上了沧桑的历史痕迹。而这也是我用肉眼所能分辨出来的,我还知道,只要沿着这条步道一路向上,就能在它结束的地方登上这座山峰的顶端。
为了更多地了解这段步道,回来后,我在网上搜索了有关的资料,竟意外发现一些当地的登山爱好者还把石阶步道一景当成了谜,在各自的朋友圈里发布,当成谜的还有每隔几级石阶就会有一块石阶在踏脚处出现的缺口。可惜,我最终没能得到一个确切的说法,更没有找到造成那些缺口的原因。只是,我对此并没有放弃,总觉得它的来由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有时,我又觉得这些谜底留着更好,人都是有猎奇之心的,没人揭开的谜底不也是一种悬念吗,有悬念就有吸引力,没准儿会为以后这里发展为旅游景区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呢!
有了石阶步道,上山的路好走了许多,两边的树木也不再枝杈乱舞,感觉上山登顶似乎已是近在咫尺的事情。然而事与愿违,就像那些并不明显的步道一样,那一段段隐藏在枯叶与浮土之下的石阶,行走其上依旧步履艰难,好像也是在提醒我们,这世上有很多事情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可以轻松完成。虽然,我们的脚步并没有因为步道的出现而增加速度,但是,却给了我们一个欣赏山中美景的机会,也有了那些呈献在镜头之下的奇峰怪石!
我总觉得应该感谢这段石阶步道,因为有了它,我们又多了一份对大东山的怀念。而对于铺就这条石阶步道的人,无论是明朝、清朝、民国,或者当代,不再重要,他们在这条艰涩道路上留下的生命痕迹,让我们在行走的过程中得以认识,不也是一种缘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