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我仍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算的那道“算术题”记忆犹新。“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每当我想到这段话,都会为这份责任、这份荣耀感到热血沸腾。青年,这个被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的群体,正随着朝阳,朝着未来铿锵有力地前进。
举旗定向,砥砺前行
建党一百年来,祖国千变万化。在我度过的21个春夏秋冬中,我用自己的双眼,见证着家乡面貌的变化;用自己的双耳,聆听着时代铿锵的声音。私家车的普及使得亿万群众摆脱了距离、天气的限制,可以自由出行;轻轻一按空调,更是实现了车内环境的“冬暖夏凉”,我知道,这是中国共产党给予人民的“温度”;去年暑假,当我坐在南京返往安阳的高铁上,我惊讶地发现,跨越祖国南北仅仅需要三个小时,我知道,这是中国共产党给予人民的 “高效”。除此之外,我们尽情网购,快递物流往来货运繁忙;我们放下现金,手机收付款便捷了生活;我们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享受旅行、观赏绿水青山……每当我享受这些时,我的心中总会想起这样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何来今日之美好生活?
立志于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从风光旖旎的嘉兴南湖到如今国泰民安的美丽中国,转眼间,中国共产党走过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一百年的时间,记录着中国从风雨如磐到涅槃重生的步伐,见证着中国从风雨飘摇到繁荣昌盛的成长。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举旗定向,方能远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聚力攻坚克难的根本保证。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向同行的人讲述了陈望道专注于读书而误食墨水的故事,由此说出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样一句话。他还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才取得的根本成就。”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只有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我们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只有高举旗帜,不忘初心,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新的胜利!
牢记宗旨,一切为民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始终未曾改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伊始,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时间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定海神针,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全国上下携手并肩迎战,上有党中央举旗定向、统筹部署,下有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协调联动。91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高举党旗,在战疫一线的主战场上担当起“排头兵”责任。为打赢这次疫情,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在短时间内便建成使用;疫情防控紧缺物资由国家统一调度;实施“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争分夺秒救治病人……中国应对疫情的行动之快、力度之大、动员之广,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展现,是对中国共产党员坚定初心的强有力注解。在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我们的同龄人———九零后、零零后成为了战疫主力军,他们的身影,是最美的青春剪影。正如“2003年,全中国守护着90后,2020年,90后守护着全中国”这句话说的一样,中国的未来,离不开新时代的栋梁之才,中国的青年,也绝不会忘记党的初心与使命。
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在京举行。至今,我依然对党中央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和“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承诺印象深刻。“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中国共产党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尺度,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基本民生需求。8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一路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等同志,以及这次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他们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他们是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伟大英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鲜明宣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在党员干部的心坎里,人民永远是他们最惦记最在乎的那部分。发展与改革是为了让百姓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新时代青年,更应时刻牢记这一神圣的任务,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当我们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之时,青春也定会在这份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征途漫漫,接续奋斗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区、深水区,尽管中国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还是拿出敢啃硬骨头的勇气,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零容忍态度重拳惩治腐败;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党中央告诫我们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作为“挑大梁”的青年一代,我们的价值取向将影响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春之路,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才能越走越宽广。红色的记忆永远不会褪色,红色的基因将永恒融入我们的血液。心中有念,而后化为脚下之路。有如此强大而有力的党组织领导青年人不断前进,我们无法不感到喜悦与幸福,无法不去投入自己全身心的激情。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青年的殷切嘱托。于我而言,这份“志”,不仅只是个人的理想、前程,更是中华民族之“志”。志存,而后才能达到高远,才能激发奋进潜力,才能让自己的青春岁月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这一路,有党的陪伴,有党的指引,我的这份“志”,会更加坚定而富有力量。
何其荣幸,生于华夏!知国爱国,必有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