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并入邵阳学院,更名为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院党委紧扣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成功创建,医疗综合楼破土动工,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通过备案,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湖南省全科转岗培训基地、湖南省儿科转岗培训基地、湖南省妇科耳鼻喉科微创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均成功创建,江北院区建设纳入邵阳市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规划。
盘点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党建、变革、创新”是主题词,也是关键词。其中,“以党建为前提、以党建为根本、以党建为引领”贯穿了医院“十三五”发展的始末。
党建引领 点燃发展新引擎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医院改变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模式,以多学科合作为基础,尝试推行党建与业务大融合、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大融合以及党工团大融合的模式,设置党总支 5 个、党支部 21 个。落实支部书记“双带头”制度,从中层干部中选拔 103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群众威望高的同志,充实到党务干部队伍中去,为党建、业务大融合夯实了组织基础。创新用人机制,按照“双培养”制度,在中层干部队伍中发展党员 12 名,并提拔 68 名党员到管理岗位。
优化调整内设机构。医院坚持“精简高效、职责融合、整体稳定、全面统筹、合法合规、科学设置”的原则,对院内组织架构进行调整,设置完整的党务工作机构,对各部门的职能职责进行梳理,各层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得以进一步明确,为医院的高效运转提供了组织保障。
基层党建亮点频出。医院推进主题党日活动进社区、进农村、进基层,为困难居民提供健康宣教、免费体检等惠民服务,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优秀的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医院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将“普爱源于责任”的院训和“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有机融合,建设有温度、有情怀、有质量的医院,医院凝聚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高效应对疫情 交出满意答卷
2020 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江南北。医院党委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应对,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发出倡议书后短短 12 小时,就有 427 名同志请缨出征。他们分别在湖北黄冈、院内防治、日常诊疗三条战线上无畏前行,圆满完成抗疫任务,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2020 年 11 月 30 日,在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医院荣获抗疫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唐忠礼等 5 位同志荣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唐忠礼荣获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加快转型升级 医教研协同发展
医院始终将学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近年来,围绕五大中心建设,依托多学科诊疗团队,不断推进学科发展,使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2017 年,邵阳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挂靠该院。2018 年,医院加入湖南省卒中联盟。2019年,医院启动胸痛中心建设;2020年,通过国家胸痛中心总部验收。胸痛中心的建设极大提高了心梗患者的救治率,为急性胸痛和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了更加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2019 年更是多学科诊疗(MDT)的启动年,医院先后成立了消化道肿瘤 MDT、产前诊断 MDT、胸痛中心 MDT 等多学科团队。目前,医院 MDT 模式已日趋成熟,院前急救及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学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新技术、新项目的蓬勃开展:眼科玻璃体切割术、产科无痛分娩技术、妇科宫腔镜微创技术和单孔腹腔镜技术、耳鼻喉科电子耳蜗植入术和内耳显微手术、消化内科的超声内镜技术及内镜 ESD 手术、神经外科的神经内镜术等多项技术,均创造了邵阳市的第一。
医院积极探索院校科研合作模式,分别与南华大学、桂林医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院级科研申报体系,筹备建设科学研究中心。
为进一步促进科研教学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医院决定建设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北塔院区,拟建设成集医疗、科研、临床本科实践教学、研究生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于一体的国家级临床教学示范中心。
严格质量管控 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医院强化三级质控体系,建立病历书写“驾驶员”扣分机制,对病历书写进行了再规范;以医疗质量与安全核心制度落实为重点,进行日常质量与安全督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每月进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专项考核,确保科室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加强环节质控,做好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的质量监控。
不断创新护理服务举措。从整洁、安全入手,实施全院 6S 管理;对探视人员严格管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就医环境;改进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模式,加强专科建设,持续推出孕期瑜伽、自由体位分娩、静脉治疗护理门诊和伤口造口护理门诊等品牌,护理专科内涵建设不断深化。
优化门诊就诊流程。完成了门诊预约、挂号、分诊、就诊等信息化流程的改造,推行电子健康卡,实现了聚合支付、诊间支付、当面付等功能;增设自动售书机、便民服务站等多种惠民设施;加强志愿者服务,优化分诊系统,解决挂号、缴费、就诊排队问题。
提高后勤保障质量。加强物资采购、水电气维修、院内绿化、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的管理;加大后勤信息系统建设力度;针对后勤保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通过落实以上举措,后勤服务理念得到根本性的转变,服务方式从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服务模式从粗放式、经验式向信息化、精细化改变。
加速构建专科联盟 延展医疗服务半径
为积极推行分级诊疗,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院以医联体建设为契机,成立城市医疗集团,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全科基地,开设共建病房。加快专科联盟建设进度,与基层医院签订了专科联盟协议。
为更好地支持医联体的建设,医院建设了远程会诊中心,成立了多学科会诊中心,逐步打造院内多学科会诊网络,辐射省内外近 60 家医院。
经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医院的发展方式、管理理念、服务模式、救治能力、服务水平、技术创新等都有效转变和持续提升,这为医院的后续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未来,医院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踔厉风发、砥砺前行,推动医院发展行稳致远。
(姚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