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至。淅淅沥沥的雨点携春风一起造访大地,夹带着些许寒意,释出了淡淡的悲伤气息。如果说人类的情绪也有容器来储存,那么这世间万物或许都可成为寄情的器具。风雨里承载着人们对先祖的怀念和乡愁,清明这一传统节日则像极了人们约定俗成,以供细数某些情绪并将其倾泻而出、集中表达的特殊日子。
在我们那儿,进行清明扫墓的一系列活动被称为“挂清”。之前因为各种原因,我很少回老家“挂清”,直到某一年完整地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后,我才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严格说来,我们那儿并不会每年都在清明节当天“挂清”,但大抵也就是前后的日子。“挂清”当天清晨,山间云雾仍缭绕在青山绿水间未消散,记得爸爸和堂叔叔那些长辈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将准备好的东西搬上皮卡车,伯母和婶婶们在一旁帮忙。乡间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坐在车上的我们享受着路途两旁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带来的视觉冲击。闻着一阵阵清新的风,愉悦的心也随风起飞。
水泥乡间公路抵达不了最终的目的地,到了一个点,我们一群人陆陆续续下车。在这里,我们兵分两路。一部分人在这儿等待步行而来的人,另一部分人则先从泥土小路离开,去采摘蕨菜。我跟着几个堂姐妹一起,成为了后者。蕨菜喜阴暗潮湿,却也要温度暖和些才会大片从地里冒出来,而清明前后就可以在山坡里看到它们了。我们另辟蹊径,三三两两一起钻进低矮灌木丛里去寻找它们小小的身影。这是一场眼力和钻爬的比拼。蕨菜像极了一个个头脑聪明的小孩子,懂得借助棕紫色的茎与灌木枝干的颜色相近的优势,将矮小的个头藏于灌木丛下,要想发现它们还真的不如想象中那般容易。几番搜寻采摘后,几个人将各自的成果堆放在一起,只懊悔着没带个大点儿的塑料袋来,只能以纤长坚韧的草作绳分捆成几把带走。
到了扫墓的时候,亲戚们都聚集在一起。大人们在那儿用镰刀清理杂草,他们从背篓里拿出祭品摆放在墓碑前,并在两旁插上香火祭拜。最后,长辈们点燃了鞭炮来表达对先祖的怀念。用来祭拜的糍粑,鸡蛋等祭品在结束后也会分来给小孩子吃,许是为了讨个好运和祝福。
存有乡愁,是对那片土地和人们的思念;怀念先祖,是对他们的感激,也是一次次对人生的思考。还记得纪录片《人生果实》中反复出现的一段话:“风吹落枯叶,枯叶滋养土壤,肥沃的土壤帮助果实,缓慢而坚定地生长。那是对生活的认真、从容,还有热爱与希望。”
原来,清明时倾泻人们情绪的风雨,还藏着对余下人生的坚定、希望与温暖。
(石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