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期,一大批重大题材电视剧相继播出,题材涵盖抗美援朝、防疫抗疫、脱贫攻坚等多个方面。这些反映重大题材的电视剧精彩纷呈,深受观众青睐。《大考2020》就是其中的优秀之作,该剧由中宣部宣教局会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联合摄制,系家风主题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的第三部。
用创新的手法呈现重大题材
该剧以2020年当中,中国人民遇到的大事难事、危机与挑战为背景,真实展现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社会生活图景,弘扬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在一部剧中,将两大重大题材有机结合与深度开掘,尚属首次。这大大增强了该剧的时代性、思想性,极大提升了该剧主题与思想内容价值。
《大考2020》创作团队,敏锐捕捉、创新表达,将脱贫攻坚、抗击疫情、山体滑坡、抗灾抢险等发生在2020年的这些重大事件,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用曲折生动的故事将其紧紧串联在一起,创新性表达、艺术化呈现,特别是剧中还结合脱贫攻坚、治病救人的细节,弘扬了我国优秀的家风家德和源远流长的中医文化,阐释了中医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中所发挥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生动讲好抗击疫情和脱贫攻坚故事
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不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观众都会找到验证的依据。符合历史真实、现实真实,就会获得点赞。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主人公欧阳超的外婆确诊被感染,其在杏林堂中药房坐堂义诊的外公董国梁,作为密接者被隔离,而身为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副主任的父亲欧阳宏,又临危受命奔赴抗疫一线。听闻城中变故,欧阳超从白家村奔赴武阳驰援杏林堂,不料却因为离城通道关闭,而被滞留在了城里。
欧阳超主动让社区唯一的药店杏林堂继续营业,其间通过建立微信群、收集民众难题,以视频连线外公和父亲的方式为病人开药治病,配送药材,独自坚守了60多天,同时远程指挥白家村的抗疫和扶贫工作。外公虽被隔离,仍然坚持在线为民问诊。
父亲欧阳宏面对危险毫不退缩,主动请缨去一线,后不幸牺牲在自己挚爱的岗位上。短短时间内,外婆和父亲相继离世,使欧阳超几近崩溃。疫情带来了恐惧与无边的伤痛,但也激发了欧阳超的勇敢与坚忍。欧阳超化悲痛为力量,始终坚守老店杏林堂,践行为民服务。“疫情、隔离、逆行……”一个个生动的镜头,又把观众带回到那段迄今难以忘怀、令人动容的日子。
《大考2020》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提炼出的故事,充满合理“想象”。抗击疫情需要用到中药,脱贫攻坚可以种植药草。这部电视剧独具匠心、恰到好处地将防疫抗疫和扶贫攻坚有机结合在一起。城市解封后,欧阳超回到白家村继续带领村民种植中草药黄精,这是推出的脱贫致富项目。他牢记“扶贫先扶志”“扶人先扶心”的理念,扎根扶贫一线,不断纾解矛盾。他如一滴水,辉映出在脱贫攻坚征程中,无数扶贫干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披荆斩棘、栉风沐雨,用钉钉子的钻劲和啃硬骨头的韧劲,攻克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讴歌了人类史上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艺术地再现了催人奋进、可歌可泣的时代精神。
生动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该剧以家庭家德家风为切入口,通过历史展示几个家庭及其成员在时代和历史变迁中的命运沉浮、事业变迁和精神风貌,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家训和中医文化。
《大考2020》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家训的传统文化,着重笔墨讲述了欧阳家庭三代人的故事,同时穿插了李家的辅线。“救一命有贵千金,治一病乃济苍生”是欧阳家的家训,“家和诚在先,家兴勤与俭”是李家的家训。剧中首先埋下之前李家对欧阳超父亲欧阳宏误解,致使两家恩怨了几十年的伏笔。接着设计“故事”反转,在泥石流突发现场,当李家女儿李家惠命悬一线之时,李家惠父亲李荣光目睹欧阳超奋不顾身,将生死置之度外救下女儿,心灵受到震撼,幡然醒悟,由此冰释前嫌,李家和欧阳家又和好如初。
《大考2020》是2020年家风主题三部曲之一,《家道颖颖》之第三部。《家道颖颖》出品了多部优秀剧,其中《大考2020》重点突出抗疫和脱贫攻坚的主题,其主题歌《灯塔》“家是风浪里的那盏灯塔,家是流年中不变的归宿”,唱出了“家风”传承的美好信念,整部剧内涵深刻,流淌着传统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彰显了优良的家风家德。“义方既训,家道颖颖”,颖颖传家之道和拳拳爱民之心在这部剧中实则互为一体、紧密相连。
该剧还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中医文化,阐释了中医在抗疫、脱贫攻坚中所发挥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疫情暴发后,欧阳超的外公在武阳中医隔离病房中给女婿欧阳宏写下中医药方,秉承“开方莫问贫富贵贱,救一命有贵千金,行医不惧瘴疠瘟疫,治一病乃济苍生”的行医家风,叮嘱家人牢记行医准则。而在抗击疫情当中、在脱贫攻坚当中,外孙欧阳超为解决村民贫苦问题,倾力教授当地村民种植中草药黄精脱贫,找农科院专家研制生态精参子祛毒剂,既根治了农作物的斑病,又保护了环境。让观众从中深刻地感受到家风家德潜移默化所带来的影响。正是这个平凡家庭中平凡人物的故事,把几个重大主题紧密连接起来,自然贴切,环环相扣,于平凡中生发出令人感动的巨大精神力量。
(李秋红)
《光明日报》2021年03月22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