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大一上期的时光如潮水般匆匆逝去,转眼间便迎来了第一个寒假,如我们所期盼的那样,假期时间十分充裕,足以实现一个小小的梦想。回到家乡后,我与好朋友便开始实施早就想好的“园丁”计划:在我们所在的县城组建一个寒假补习班,召集村里和附近村庄的小朋友前来补课,时长为一个月。
万事开头难。“当小老师!”听上去很简单,但我和朋友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让我们焦头烂额——缺钱。对于经济尚未独立的我们而言,租用场地的经费成为了首要难题,我们既要考虑场地的大小、距离的远近,又要考虑价格的合理。几经波折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场地,为了“拿”下它,我们多次与房东洽谈交涉,并在保证“爱护场地、不打扰周围租户”的原则下,最后以“先租后付”的方式租下了一间空间宽敞,光线明亮的屋子。一时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永久的成功。随之而来的便是生源问题,对于地理位置偏远的甘孜州乡城县而言,大部分人的教育地点仅限于学校,许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假期补课毫无意义,除了能完成假期作业外,对学习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还不如帮着家里做些农活。为了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认识到假期补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与朋友除了在街上发放传单积极宣传外,还在周边的村庄中进行挨家挨户的宣传。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我们坚持不懈地宣传后,有十几个学生陆续报名,我们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并决心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提升学习。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这次的顺利招生让我感到十分激动,回想起家长们信任和期待的眼神,我心中的责任感更加浓厚。但因为是第一次做教师工作,教学方面存在经验不足等问题,因此我在网上下载了各种各样的资料和练习题,在反复的试讲中理清思路,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我也积极地咨询有补课经验的师哥师姐们,从他们那里汲取教学经验和注意事项,为后面的正式补课打下基础,让自己更像一个合格的“老师”。并且在正式补课前,我与每个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根据他们的学习现状和个性特点量身定制了学习计划。由于师资匮乏,我们只得采取小班模式,每个人至少需要负责来自不同年级的6-7名学生的课程,因此我便承担了一年级的英语,五年级的藏文和六年级的数学。充实感带来的快乐总能转化为第二天讲课的动力。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先带小朋友门做一个小游戏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然后再给他们讲一些新的内容以此扩充他们的知识,最后再给他们布置一些练习题提高补课的质量。一份付出,一份收获,一个月的体验,让我不仅增长了各项技能和专业水平,同时也收到了满满地爱,小朋友们与我们越来越亲近,偶尔上课时我还会收到一些爱心礼物,有一次我嗓子哑了,第二天我的讲桌上就有了一颗金嗓子喉宝,连续好几天,直到我的嗓子恢复。
尽管这次义务支教时间短暂,但却是我珍贵而独特的冬季回忆,因为我收获的不仅是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更是自我能力的反思与提高。我这“园丁”虽不及春泥更护花,但我坚信它总会慢慢及“光”在不久的将来照耀春花,秋月,夏荷,冬雪。(学生记者洛绒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