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好老师”,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套标准,或学识渊博,或幽默风趣,或爱岗敬业……而在我校,有这样一位教师,一提及他的名字,学生们都会连连赞道:“这位老师可太有意思了,大家都想上他的课。”
他就是外语学院徐长生副教授。为何会如此受学生欢迎?近日,记者采访徐长生老师,一解其中奥秘。
一堂课让同学大笑三次才算成功
“Hi everyone,你们可以直接叫我‘longlife’……”
这是徐老师第一次和同学上课时的自我介绍,他将名字中的“长生”二字直译了下。同学们望着这位满面笑容、声音洪亮的老师通常会一愣,而后就是哈哈大笑。就是这样一句话,立即拉近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距离,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徐老师告诉同学们,直呼其名并不是不尊敬对方,而是一种英语文化,并将如何称谓的相关知识进一步讲解给同学们听。
凭生动丰富的课堂内容和风趣幽默的教学方式,徐老师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在课上,他经常三言两语便能逗得全场笑声连连。徐老师认为:“如果你的课能让学生哈哈大笑三次,那便成功了。”而且,他的教学往往不局限于课本,经常会通过趣味性延伸,灵活地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寓教于乐只是为了吸引学生喜欢英语课,更要让学生真正学好英语。”
作为教师,他认为因材施教最为重要,“我在课堂上会采取多种形式上课,对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比如提问时,问题的难度会略高于这个学生的水平,让学生感到挑战,能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
冰可乐浓咖啡后的“冷板凳”
不同于其他老师“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养生之道,徐老师讲台上的饮料却总是让人印象深刻:有时是一罐冰可乐,有时则是一杯浓咖啡。
“因为要经常熬夜,喝可乐和咖啡是为了自己保持精力充沛,能给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徐老师解释说。
原来,一个个夜深人静的夜晚,都是徐老师静心做研究做学问的大好时光。“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要有铁屁股才行!”这不仅是徐老师常对学生说的话,也是他自己多年如一日践行的。
徐老师曾用整整八年的时间参与编纂《新世纪实用英汉词典》。“2001年,周纪廉教授召集团队编纂这本词典,我有幸能参与其中。周教授是位翻译大家,当时我是带着仰慕大家的心情开始这项工作的。”说起当时的场景,徐老师仍历历在目。
但是,编纂过程的艰辛还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期间陆续有成员退出。“很多人去赚钱或写论文去了,这些能更快出效果啊。说实话,看到伙伴们离开,当时我心里还是有些起伏的。”徐老师说,“但是,既然已经编了这么久,让我再放弃是不可能了,做一件事必须善始善终。”
更大的挑战在于编纂词典本身,当前社会变革巨大、科技进步迅速,新词汇也不断涌现。“编词典必须极其严谨,编的那些年中,政治用语、网络词汇、科技用语不断在变化,我们就不停地更新,把新词加进去。”徐老师说。
这些年来,徐老师翻译了《缪斯之艺:泛美学研究》、《“东方主义”与现代主义:庞德和威廉斯诗歌中的华夏遗产》等多部学术著作,他认为仅仅掌握英语语言能力是完全不够的,需要更多时间去涉猎艺术、音乐、建筑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时,为了翻译好一首歌,他需要把整部戏剧都看一遍,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
桃李满天下的自豪与幸福
1999年,浙江万里学院开启创新办学新里程。作为学校引进的第一批老师,徐长生从哈尔滨“孔雀东南飞”来到宁波,20余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奉献在三尺讲台。
“和学生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组成了我的生命,如果教师不热爱学生,职业生活就会黯淡无光。”徐老师说。作为班导师,徐长生积极鼓励学生锻炼自我,曾带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其中有10余人在徐老师的指导下荣获省级奖项。回忆起十二年前,他还带领着学生去乡间踏青,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万物复苏的力量,以及属于乡村早春的希望,每一个人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至今让他难以忘怀。
如今,徐老师桃李满天下。“刚到万里时,我连续做了六年班主任,很多学生毕业后都和我成了朋友,如今常有联系。”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我们在一起常聊起学校里的美好时光,而学生们常会说起当年到我家吃饭、烧菜的时光。”
更令他骄傲的是,毕业的学生们事业有成,感恩社会,反哺母校,“有些学生创业成功后,会回母校来招工,我就会推荐学弟学妹们给他们。有学生说,徐老师推荐的,我就不用面试了,直接录用。这份信任让我非常感动,这也是作为老师独有的幸福。”(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