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清湖校区崇德楼的楼梯间,你时常会看见一个男生安静地站在拐角处,他的目光总是集中在手中的课本上,他就是学校2019-2020学年十佳学生干部获得者——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本1802班学生秦源泽。
无论是取得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山东省大学生历史征文比赛一等奖、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山东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先进个人、山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奖项,还是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这一切都离不开秦源泽入学时那个愿望的指引——保研。秦源泽说:“大学里很多人会迷茫,但是我知道自己热爱什么、追求什么,我想被保送研究生,所以必须努力。”从年级第79名到年级第1名的成绩飞跃,多次翻阅变得破旧的课本、反复圈划变得字迹模糊的提纲、久坐变得色彩斑驳掉漆的小板凳……每一个细节都标记着秦源泽的努力。世界史任课教师李娟这样评价秦源泽:“每次上课,都能看到他坐在第一排很认真地听课。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服务同学,他现在成绩的获得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两年多的大学生活中,秦源泽几乎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社会实践活动。两年多的时间里,秦源泽参与了八大碗、刘秀走蒙阴等民间野史整理工作,肩负起一个历史人的责任担当。与此同时,他还主动参加了学院关于口述史采访工作,认真听取退休老教授讲述师者初心,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疫情居家学习期间,他迎难而上,积极肩负起潍坊市实验小学防疫期间消毒检测工作,协助做好复学防护准备,帮助学校整理退休党员教师档案,时刻将“校内尽本职,校外亦担当”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回首两年多来的实践经历,他至今仍记得在蒙阴县岱崮镇实践过程中,山路泥泞,交通不便,但是为了能够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秦源泽和同学一遍遍在山区中四处走访,最终在村支书的指引下才找到了住在偏远山村里的守谱人。守护族谱的是一位耄耋之年独居的老人,秦源泽半蹲在老人身旁,看着老人触摸族谱之前虔诚地用清水擦拭双手,眼神里迸发出希望的光芒。秦源泽记忆里最深刻的是,临走前老人一边挥手一边说道:“我总感觉在哪见过你”,这也让秦源泽感受到历史学的重量与使命。也是凭借认真而踏实的付出,秦源泽获评2019年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学生。
一次一次的社会实践,是经历,亦是磨砺。团结、勤奋、坚持,每走一步都在秦源泽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正如他本人所说:“这些实践教会我的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更深层次的道理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学习和生活。”
求学之路,秦源泽步履不停。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步又一步的踏实前进,在心中最初目标指引之下,秦源泽也在不断地认识更好的自己。无论是“师者仁心”的教诲,还是“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的实践,秦源泽都一直用热爱和坚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