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中共中央举行2021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有关情况。其中一项是开展贯穿2021年全年的党史学习教育,结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要求全体党员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这不仅对于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于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而对于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来说,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内国外复杂大环境下,如何加强爱党爱国热情,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党史学习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伴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站到了建设国家的主力军位置。他们年轻、自信、富有激情,更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知识储备,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他们是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新锐力量,他们没有成为“垮掉的一代”,反而是胸怀报国志向,热爱国家的新一代。2020年6月,年仅18岁的战士陈祥榕在守边护边时壮烈牺牲,而他生前写下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个战斗口号,同样也是很多年轻人对祖国的深情表白。从寸土不让的戍边战士,到抗击新冠疫情毅然逆行的医务人员;从争分夺秒进行科技攻关的科研新秀,到奔波在山野田间的年轻扶贫干部,“90后”“00后”这些年轻人的爱国情怀从来都是纯粹而炽热,柔软而坚定。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这些年轻人,尤其是尚未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成长在祖国繁荣与和平时期,对于国情、党史的认知,更多来自于书本以及父辈的口口相传。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只有系统而全面地重新学习党史、国史,了解曾经的艰难困苦,深入学习我们党风雨兼程、一往无前的气魄,才能更好地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果实,才能更好地应对前行路上各种已知未知的挑战,不断推进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而如何使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更有针对性,更易于学生接受,让他们更加深刻感受我们党曾经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回顾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创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奋斗历程,显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期“校园视点”刊登的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这种“沉浸体验式”的党史学习教育方式,就是时下高校思政教育不断深入不断探索更佳效果的缩影:走访红色教育基地50余处,采访党员、模范人物60余名,挖掘红色故事30余篇,完成红色调研报告60余篇,拍摄党员微视频20余个……在这些与历史触摸,与党史碰撞的过程中,实现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无缝衔接,不仅让理论知识鲜活起来,还让革命历史人物的形象立体起来,从而引导更多学生去了解去探寻我们党在中国复兴之路上从筚路蓝缕到开创辉煌的不断变迁,厚植家国情怀和爱国热忱。如此来说,高校教育者在整个党史学习教育中,还应该不断探索更多更好更便于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以期使党史学习教育能够真的入脑入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大学生,要积极融入到党史学习教育之中,只有认真回顾学习我党100年来的风雨历程,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才能不忘来时路,走好前行路,奋进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