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我国数千年文明历史的银河,值得后人景仰纪念的先贤圣哲、英雄豪杰灿若繁星;若谓当时德业虎炳、泽被生民,且历经千年仰之弥高而绝少异议者,则又廖若星辰。北宋名臣范仲淹即可称得上这样一位历史伟人。他的一生,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疆为良将,在庙堂为贤相,在文场为大家,这样的全才,可以说是“求之千年盖不一二见”。
范仲淹生前饱经忧患,历尽坎坷,但始终不改忧国忧民的初衷;去世以后,千年以降基本上是一位有口皆碑的“无争议人物”。他的伟大,不仅在于提出了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更在于他终其一生对这种精神一以贯之的躬身实践、身体力行,以至于成为后世知识分子立身行事的楷模。
从宋时期到近代,跨越千年,文人墨客、当权者多次在不同场合、书籍、史料中表露出对范公的敬重、景仰、纪念等,本公众号从不同书籍中摘录历代先贤评价范公的语录集锦,供大家分享。
宋代名臣欧阳修论范仲淹:
公少有大节,其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已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呜呼公乎!举世之善,谁非公徒?
范文正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班行中无与比者,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