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北京石化学院报》

张谦温教授、 黄龙副教授荣获2020中国化工学会科技创新大会重要奖项

2020-09-29     浏览(69)     (0)

9月15日,2020中国化工学会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上, 中国化工学会隆重颁发了2020年度 “中国化工学会会士”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 、“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 等重要奖项。 张谦温教授、 黄龙副教授分别获得2020中国化工学会 “科学技术奖” 和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 。

张谦温教授所主持 “直接法合成气制烯烃—高选择性催化剂开发及工艺研究” 荣获2020年度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烯烃特别是低碳烯烃 (乙烯、 丙烯和丁烯) 是石油化工生产中最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

位。 采用合成气制备低碳烯烃是替代石油资源获得清洁化工原料的重要途径。张谦温教授研究团队长期从事洁净煤技术研究, 在合成气制备低碳烯烃技术的研发方面成效显著。 经过实验室小试基础研究得到了高的烯烃选择性催化剂, 并顺利通过了工业侧线试验验证。所开发的直接法合成气制烯烃技术在催化剂和反应工艺技术方面具有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 达到了同类技术的国际先进水平。

黄龙副教授荣获2020年度第十二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 “青年奖” 。 中国化工学会于2020年1月启动了2020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的组织工

作, 最终评选出49人授予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 创新奖、 青年奖。 其中, 获此殊荣且来自于应用型高校的科技人员只有2人, 黄龙副教授位列其中。黄龙副教授长期从事精细化工, 研究开发了多个连续化清洁生产成套技术, 例如, 建成国内首套δ-戊内酯装置, 国内单套最大规模的γ-丁内酯/N-甲基吡咯烷酮联合装置, 国内首套连续化哌啶装置, 基于高效VOCs吸附剂和变温变压脱附成套技术等等, 授权专利62件。“二元醇脱氢和胺化制备环内酯与烷基吡咯烷酮成套技术” 项目获2019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化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