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报》

以管理机制创新为抓手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全方位个性化信息化

———就第十次党代会报告目标任务采访后勤保障部

作者:本报记者 孔子俊    
2021-03-19     浏览(160)     (0)

原创·首发·独家

  1.此次党代会报告为部门提出了哪些具体的目标要求或改革举措(以下简称为目标或举措)?

  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关于后勤的工作,在举措中提出了:创新后勤管理机制,优化后勤管理模式,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全方位、个性化、信息化的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2.这些目标或举措与往年本部门的工作相比有哪些方面的新变化?
  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对后勤工作提出的改革举措,与以往相比,更加强调创新,尤其是管理机制的创新。报告指出了下一步后勤改革发展的方向,明确要以管理机制创新为抓手,把创新管理机制摆到了未来后勤发展的核心位置,作为推动后勤改革的主要手段。
  3.这些目标或举措的制定经历了哪些环节?考虑了哪些方面的因素,体现了哪些精神、要求?
  党代会报告中后勤工作举措的制定,经过了后勤保障部领导班子的充分讨论和沟通,是未来一段时期后勤改革发展的方向。
  工作举措的提出,一是考虑2020年是本轮后勤改革(2018-2020年)的最后一年,学校后勤经过近三年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这些成绩都是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各部门的支持下取得的。主要包括:后勤新的管理体制基本确立、核心运行机制改革基本完成、内部管理制度基本完善、关键领域改革取得较好成效,特别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统筹处理后勤服务保障和疫情防控工作,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但是还存在负责公共运行的机关办公室经费投入机制未落实,部分设施维修维保投入不明确(中央空调、污水处理厂等),教学楼维护运行经费投入不到位,经营超市和文创店等缺乏经营资质,以及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5月后勤员工基本全员上岗,随时等待复学复课,防疫工作经费投入较大等问题,而学校当前又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后勤保障部必须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占领校内市场、进入社会市场,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实现新一轮发展提升。
  二是鉴于当前学校师生消费日趋多元化、服务需求日趋个性化,但后勤的优质服务仍然不足,全方位保障能力仍需强化。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必须在经营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
  创新后勤管理机制的提出,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精神和要求。
  4.这些目标或举措对部门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它们在学校整体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后勤工作举措是后勤未来一段时期改革和发展的基本遵循。目前,后勤最主要的短板是经济基础薄弱,对学校经费的依赖很大,而经济基础问题又衍生出保障能力不足、队伍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在当前全校上下“过紧日子”的总体要求下,后勤保障部必须对标成熟的优秀社会企业,通过管理机制创新,把不适应学校发展、校园市场和师生需求的部分改掉,把后勤的活力释放出来,才能提高经营和保障能力。
  党代会报告中后勤工作举措目的是建立一个新型后勤保障部体系,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后勤保障支撑,提升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
  5.在今后五年的工作中,部门将如何推进这些目标或举措?
  后勤保障部最近利用寒假,专门集中安排时间,就落实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召开务虚会,明确了后勤保障部未来几年进一步改革创新的目标和举措,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举措:
  (1)加强内部治理,规范后勤管理第一,加强制度建设。在预算管理、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内部控制、经营性房屋管理、员工教育培训、设施设备维护、维修材料管理等方面建立制度,完善制度体系。
  第二,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开展定岗、定编、定薪工作,科学、合理确定岗位和编制,实行薪酬总额控制(经营性部门适度放宽);扩大绩效工资在工资中的占比,并与经营效益和成本控制挂钩,激发员工积极性;建立注重工作实绩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建立重要、关键岗位交流和轮岗机制,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储备和锻炼后备队伍。三是强化核心团队的培养,对表现优秀的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建立按序列、分批次到国内一流高校脱产学习的培养机制;通过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强化技术队伍的培训,并建立配套制度。四是探索多种用工形式,放宽聘用制退休人员年龄限制,建立配套的保障机制;分类开展员工体检,降低用工风险。
  第三,提升绩效管理水平。一是明确经济目标,建立激励机制。餐饮服务中心、运输服务中心实现收支平衡,学生公寓中心、城关校区物业服务中心和榆中校区物业服务中心在现有服务标准基础上进一步节约成本,公共设施中心、商务中心进一步实现增收。二是明确满意度目标、水电暖汽指标,并与部门绩效考核挂钩。三是整合内部维修队伍,完善其承接零星维修费项目与内部报修业务的运行机制,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四是核定自营食堂(餐厅)保障性菜品数量与价格,升级校园卡收银系统,精细成本核算,按月度经营情况核算绩效。
  第四,完善内部控制建设。一是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梳理餐饮、会议服务、商务等经营属性强的部门的权责利,在薪酬、采购、人事等方面松绑,支持中心运行。二是坚持结果导向,优化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提升库房管理水平;强化验收工作,建立产品质量问题反馈渠道以及激励机制。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增强数据分析管理能力。四是堵塞水电暖回收漏洞,逐步实现计量器具全覆盖,确保应收尽收。五是制定统一的服务质量监督标准,重视师生监督评价,建立多元化的监督体系,完善满意度调查与形成机制。六是结合服务质量监督,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第五,建立后勤育人与文化建设体系。一是充分利用劳动课平台,在餐饮、学生公寓、物业、运输、公共设施等方面,完善后勤育人体系。二是在学校文化建设和视觉识别系统框架下,加强后勤保障部文化体系建设,鼓励中心建立各具特色的VI(视觉识别系统);注重后勤历史资料收集,通过设立后勤特色文化主题餐厅、活动场所等方式展现后勤文化。三是加强宣传工作,增强与师生的互动,邀请师生参与后勤工作,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机制,让师生深入了解后勤。四是营造企业文化,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2)提升服务经营能力,为扩大市场奠定基础

  第一,餐饮经营方面。一是全面提升自营食堂(餐厅)经理、厨师长等管理人员经营水平,扩大校内外市场份额。二是学习引入社会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授权赋能,明确权责利,推行窗口(班组)包干;加强成本核算,合理定价。三是提升菜品口味和品质,丰富经营品种。四是优化供餐模式,提供外卖服务。

  第二,会议服务方面。一是公共设施中心加挂“会议中心”牌子,明确会议中心运行模式、工作职责、财务核算要求。二是统筹交通、餐饮、住宿、场馆等资源,拓展校内外会议接待、场馆使用市场。三是理顺文创店管理,规范下放商品定价、打折促销等权限;开拓文印、超市等校内市场。
  第三,物业服务方面。一是后勤保障部拥有经营资质后,物业服务先走出校外,服务省内其他单位。二是对物业服务相关业务,逐步核算单位面积人员经费、材料成本等,统一服务标准与成本。三是做好基础性保障工作,强化水电暖汽保障。三是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四是定期走访服务对象(学院、职能部门),了解服务满意度,建立服务结果双向考核机制。
  第四,后勤社会化方面。在电梯维保、消防维保、保安服务、中央空调、空气源热泵、污水处理厂等专业性强、市场成熟度高的领域引入社会企业,完善服务监督机制。针对引入餐饮、超市社会企业问题,强化监督管理,处理好社会企业价格、质量的平衡,确保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