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职教育作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渐被提上新的发展高度。作为集团举办的一所百年高校,我们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定位、如何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整个教育结构和体系的优化,更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年成长成才。
2006年,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学校90周年校庆之际特地发来贺信,勉励学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领袖的关怀指引着“工商人”以历史的责任担当,开拓进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以爱国爱校、艰苦奋斗、师生为本为核心的“三大”百年工商精神,是在长期奋斗发展中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始终激励着全校师生励精图治、勇立潮头,如何在“七个争先”的具体实践中,激扬“工商精神”,激发“工商活力”,以奔跑之姿奋战奋进,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是新时代赋予学校的新使命、新课题。
要在助推集团发展中“比贡献”
激扬新时代“工商精神”,要在助推集团发展中“比贡献”。按照集团建设一流企业的目标,集团未来不仅要在本土与本国企业竞争、与国外企业竞争,还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这对集团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长期来看,集团真正的竞争优势在于快速开发新产品、灵活把握市场机会的核心能力。这些核心能力需要借助内部培训培养力量的建设和知识的内化,这正是集团所属院校的优势所在。因而我们要加快推进内涵建设,在全校迅速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雷厉风行抓工作、驰而不息抓落实、顽强拼搏抓贡献,坚决承担起集团人才发展、管理提升的重要使命,培养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成为集团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引擎,履行好集团教育板块的社会责任。
要在双高院校建设中“比质量”
激扬新时代“工商精神”,要在双高院校建设中“比质量”。“双高计划”是引领职业教育冲向世界一流的一项重大工程,是新时期对全国高职院校的一次重新布局,是高职院校新一轮洗牌行动。目前,学校已入选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为紧紧把握学校发展新阶段的重大契机,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提出了“争时间、争任务、争贡献”,通过三年创建“省双高”,力争五年学校名次在省内位次前移,实现跨越发展的新目标,旨在以“补课、追赶、跨越”为导向,以干部和教职工队伍为主体,以政策激励为重点,以机制改革为抓手,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先进经验,超常规举措深入整治“三风”(作风、教风和学风),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干事意识,解放思想,激发全体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内在动力,推进“双高校”建设主要目标任务和阶段性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干出实效。
要在交投铁军队伍中“比担当”
激扬新时代“工商精神”,要在交投铁军队伍中“比担当”。实现“三争创高、五年跨越”,必须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超常举措。这就是考验学校领导班子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决心毅力和担当精神,去破解学校发展的难题,攻克体制机制的顽疾,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我们决心要在人员、政策、机制三个关键环节聚焦干部队伍、教师队伍、激励政策、科研和社会培训、工作落实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突破,出台干部动态调整与退出机制、职称评聘机制、二级拨款机制等10项重大改革举措,花大力气解决“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把开会当落实了”的不严不实的问题,强化领导带头、挂图作战,带领全校上下用尽心思干、解放思想干、落实任务干、带着精神干,把学校发展的各项建设任务、标志性成果、数量目标、质量目标、效益目标等落实到具体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和个人,形成一个从学校、部门、二级学院到全校师生的目标链,做到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指标,尽最大的努力争时间、争任务、争贡献,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每一项工作快落地、真落实、早见效。
要在补课追赶跨越中“比位次”
激扬新时代“工商精神”,要在补课追赶跨越中“比位次”。学校全面对标对表“特色鲜明、省内前列、国内知名”的发展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的主线,着力打造地方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增强服务区域重大战略的能力;着力打造区域产教融合的王牌师,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着力打造高职国际化办学的排头兵,彰显国际声誉,以“争一流”的姿态,“拼前列”的决心,“发总攻”的干劲,全面投身争先创优各项行动,真正在比拼中拉长长板、追赶跨越、再立新功,力争到2023年,主要办学指标和总体排名进入全省前列、全国百强,到2025年,建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双高名校,贡献高职教育的“浙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