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报》

我校为龙江抗疫贡献中医药力量

作者:本报记者 常滨毓 石全福    
2021-03-15     浏览(135)     (0)

这篇文章描述了附属医院医护人员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工作情况,包括支援定点医疗机构、隔离宾馆、社区和核酸检测等工作,为抗击疫情贡献中医药力量。他们不畏艰难,坚守岗位,坚信疫情终将过去,山河无恙。


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2020年寒假期间,面对我省新冠疫情的严峻复杂形势,学校四所附属医院的医护工作者们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从赶赴定点医疗机构对新冠患者进行中医救治,到支援隔离宾馆防疫工作、支援哈尔滨市各社区、绥化市北林区和海伦市核酸检测,加紧筹备启动省集中救治后备定点医院工作,哪里需要去哪里,义无反顾勇敢逆行,为坚决打赢龙江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中医药力量。

在新冠患者临床救治中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附属第一医院派出的一支由12名中医专家组成的医疗队,于1月21日开始在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黑龙江省新冠肺炎救治中心)开展中医药救治工作。在医疗队队长、医院呼吸科副主任隋博文带领下,专家们第一时间进入病区,逐一对新冠患者查房,采集舌诊、脉诊信息,并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一同开展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救治工作。他们不分昼夜连续奋战,做到“一人一方”、辨证施治,指导临床应用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使中药覆盖率达100%。专家们还采用回阳救急之法,积极参与救治危重症患者。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合理指导患者进行运动锻炼,带领患者做八段锦、易筋经等中医传统健身功法;针对儿童及轻症患者,采用中药代茶饮、佩戴中药香囊,给予中医食疗指导。

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梁群,重症医学科王若晖医生于1月18日进驻省传染病防治院后,夜以继日工作,依据国家关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原则,坚持中西医协同治疗,为患者及时制定最佳诊治方案,目前已收到良好效果,并受到中央指导组专家、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刘清泉高度肯定,获得患者及西医同行们的一致认可。

1月28日,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一科徐文源医生被派往新冠定点医疗机构哈尔滨市第二医院,指导开展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工作。作为一名针灸医生,他希望能将针灸这项传承数千年的中医特色技术,应用到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中,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奉献一份力量。2月22日,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蒋鹏娜医生接替徐文源医生继续在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开展新冠肺炎核酸转阴患者康复期治疗工作。在临行前,蒋鹏娜说:“这次治疗对象均为核酸转阴患者,我会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康复期治疗中合理应用中药、针灸等中医治疗手段,指导患者做中医康复保健操,重点针对部分患者遗留的咳嗽、咳痰、嗅觉减退等症状进行康复治疗。”

根据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我校附属第二医院南院被确定为新冠患者省集中救治定点医院。接到任务后,学校及医院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统筹协调,积极行动,抓实落细各项措施,为科学、规范、有序开展新冠患者集中救治工作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医院党委第一时间召开专项工作会议研究落实,并迅速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院长亲自挂帅,下设纪检督查组、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治工作组、感染控制组、护理组等 12 个工作小组,根据南院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工作方案。校党委书记赵炜明、校长郭宏伟、副校长徐峰多次来到该院,对相关工作进行现场督导,与感控专家和工作人员一起“走流程”讨论院感防控细节。医院党政主要领导率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办公,查缺补漏,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全力支援各地核酸检测及新冠疫苗接种等工作

随着多地散发病例的出现,核酸检测采样工作量不断增加,面对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和哈尔滨市各区卫生部门的求助,我校各附属医院在自身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有求必应,克服一切困难,全力以赴组织医护人员支援各地核酸检测工作。

附属第一医院先后派出两批共13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团队,赴哈尔滨市香坊区、道里区的十余个社区支援核酸采集工作。由该院党委书记李建民带队、12名核酸检测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于1月26日上午启程,驰援绥化市建设符合生物安全二级标准的移动方舱实验室,协助当地安全、快速、有序开展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工作。随医疗队一同带去的5万份检测试剂和耗材,以及防护、消毒用品保障医疗队员们在抵达目的地后,能够快速开展工作,承担区域机动核酸检测任务。此外,该院还成立了新冠疫苗接种团队,支援哈尔滨市文政社区和民生社区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附属第二医院先后派出3批共102名医护人员驰援哈尔滨市南岗区、平房区、呼兰区和利民开发区的30余个社区、村屯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共计采样近10万人。该院南院正在紧张进行省集中救治定点医院前期准备工作,但1月21日接到支援平房区核酸采集工作任务后,迅速组织30名医护人员赶到平房区各社区12个核酸采集点,并于24日圆满完成了32632人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附属第三医院从1月14日开始,陆续派出5批医疗队,共106名医护人员,先后赴香坊区、道里区、呼兰区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其中有42名队员,接连参加了2-4次核酸采集任务。27 日,医疗队再次出征呼兰区,承担中风险区域建设路街道的全民核酸采集任务。该院香坊红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15名医护人员,负责辖区定点、入户采集、大型单位集中采集,以及其他临时紧急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同志们在此期间累计采样近6万人。

附属第四医院选派四批共134人的医护队伍支援道里区、松北区核酸采样工作。其中一支由10名优秀护理人员组成的队伍,在护理部主任车玉莹带领下,连续奋战,先后深入到太平镇卫生院、立业村、立功村、先发村、太安村、三道岗子,群力新城小区中区等地进行核酸采样,执行道里区密接人员采样任务。医院行政后勤人员也都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本院登记录入、扫码测温等岗位支援。

作为医护工作者,核酸采样的技术难度不是很大,但是每一位医疗队员都深深知道,责任重如泰山,一点也马虎不得。户外正是严冬,穿着一层又一层的防护服,戴着紧绷的口罩和满是雾气的防护眼罩,头上扣着笨重的防护面罩,行动很不方便,所以核酸采样这个精细活儿也变得更加困难。承担上门为隔离区人员以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核酸采集任务的“入户组”队员,被称为前线中的“勇士”。她们每在一户采集完样本,出门后都要更换防护服外面的隔离衣。一手拎着沉重的防护衣物、医疗垃圾,一手拿着检测工具,穿行于各个小区和楼道之间,遇到老旧小区还要爬楼梯,有时一天要爬上百层楼。防护服里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了,出楼时凛冽的寒风扫来,又是透心的凉,考验的不仅是医疗队员们的体力,还有他们的意志力。

然而,没有人抱怨,更没有人退缩。“疫情当前,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义不容辞。”北国的冬日严寒,也不能动摇白衣天使心中的炙热和坚守。他们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一定能够战胜疫情,迎来春暖花开,山河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