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报》
说“勤奋”
作者:□苗高生
今年的6月25日,是已故老校长江隆基逝世44周年的祭日,离退休党委邀请我讲一讲江隆基的思想、人品和业绩,我讲到了已故老校长江隆基勤奋的事,大家深受感动。其实,关于勤奋还有许多话可说。
一说,中华民族是有着勤奋传统的并以其称著的民族,自古以来流传的那些头悬梁,锥刺股;披蒲编,削竹简等等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至于谈到古人有关勤奋的警句格言,更是至理名言。如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荀子:“锲而舍之,朽木不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再如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青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这些警示名言,激励了多少代,教育了多少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千千万万的中华优秀儿女是在它们扶育下成长起来的。我赞美勤奋。
二说,勤奋是什么意思呢?我翻开《辞源》上面写道:“勤:劳苦”。《书·蔡仲之命》:“克勤无怠”。《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奋:‘鸟张开翅膀’,猛然用力。《淮南子·时则》:‘鸣鸠奋其羽’”。勤奋两字合起来,我们习惯的理解,似可释为,辛勤劳作、奋力苦干。但是我以为还应该有深一步的认识。它应当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辛勤劳作、奋力苦干,就是说一方面应该是身体力行,埋头苦干;但另一方面,不可忽缺的是在劳作中、在苦干中还需要勤于动脑。这应该是更重要的勤奋。正如有些学者说的,“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聪明在于勤奋。”京剧名家盖叫天,在谈到勤奋时曾这样说:“我们平时说勤学苦练的苦,并不是‘傻’的意思,而是说练功时,第一不要怕吃苦,第二要苦思”。应该说只有两者的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勤奋。“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我赞美这样的勤奋。
三说,勤奋是一种品德。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原理的同时,曾提出了另一个公式:“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著名学者季羡林也曾提出一个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这些都是他们的经验之谈,智慧之谈。毫无疑问,勤奋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然而,它的重要性在那里?是一种手段?还是一种品德?我以为应当作为一种品德。因为只有作为一种品德才是内在的永恒的,才是真正意思上的成功之道。事实上,任何一个成功者,绝不会将勤奋作为一种手段,一旦成功之后,却将勤奋丢之脑后,束之高阁。如果这样,它也绝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者。美好理想的实现,没有美好品德相伴,只能是空中楼阁,品德是行动中的真理。勤奋绝不是一时一事的事。勤奋不是工具。勤奋应当是在成功的征途中,贯穿于始终的,时时事事的永恒的品德。“一生勤奋书千卷”。我赞美这样的勤奋。
(作者为我校政治与行政学院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