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裹挟着江畔浓重的水汽匆匆拂过额角,落日吻过天幕,在层层彩云间留下橙红霞光,摇摇欲坠地垂在水天交际的远方,余晖丝毫不吝啬地洒在江边每个人身上。侧目望向母亲,皱纹已然爬上她的眼角,而她的眼睛却仍透亮清澈,映着天际晚霞,映着沙滩边手提一盏小羊状花灯的一个小女孩,嘴角微扬:“我记得你小时候也很喜欢这种花灯。”
只是那样一句无意间的感叹,却牵起无数往事,旧事走马灯似地浮现眼前,母亲浅笑看着,看着女孩在沙滩边堆砌起“堡垒”,女孩在沙滩边哭闹着要一个小羊状花灯,女孩在沙滩边扬起水花嬉戏,女孩在年年岁岁中渐长,直至出落得比母亲还高出半头。那个跌跌撞撞匆忙追上母亲步伐的姑娘,终成步履稳健牵着母亲的手领路的人。只恨光阴荏苒,白驹过隙,我仍需奔赴下一场山海,留母亲伫立原地,等我归家。
现在的我总是贪恋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听听父母拌嘴吵闹,论论家中柴米油盐,逛逛周边公园。走过家边木栈道时,灌木丛边白灰相间的猫一副悠闲的模样,蜷缩成一团,阳光透过树枝叶片的缝隙洒在它身上,它亦只轻翻一身,继续呈圆盘状睡着。母亲总爱带些家里的鱼肉给它,每逢闻着腥味,它总是一骨碌起来,绕着母亲的腿,绕着走上好几圈,直至母亲俯下身摊开盛着鱼肉的盒子,它才善罢甘休。有时,我总希望我能成为那只猫,站在母亲必经的岔路口,等着她一次次地路过,像她目送我远去时那样,眺望她的背影。
寒假里看了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是贾玲纪念母亲所拍的电影。剧里的贾晓玲在母亲发生意外后,穿越回1981年,原想让过去的母亲放弃自己,选择新的人生,但母亲仍选择了原来的道路。当贾晓玲准备离开时,她却猛然发觉母亲也一起穿越了,一直陪着她,编织了一个梦境,让她不留遗憾。
电影的最后,大幕呈现出一句话:“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我也曾看过母亲旧日的照片,少女时代的她眼底亦是满怀着憧憬向往,青春美丽,只是为了我的成长,褪去青涩稚气,努力地成为遮风挡雨的巨伞,活成我们眼中所谓中年妇女的模样。
母亲读过很多书,其中她最喜欢的,便是龙应台《目送》里的这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或许,这是子女与父母的一份写照。
但我想,即使在我远航,奔赴所谓梦想的彼岸之时,也不忘为父母买一张船票,告诉他们:你们所在之处,才是家。